小儿肠麻痹中药敷肚脐外治偏方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03 23:45:05
肠麻痹是由于肠管植物神经系统调节紊乱,肠平滑肌动力低下,造成肠腔内气液积滞,肠管扩张,进而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的一种小儿常见急症,临床上多见于严重肺炎、消化不良、败血症、中毒性痢疾以及腹部手术之后,治疗颇感棘手。一般情况下,非手术方法是每一个肠麻痹病人必须首先采用的方法,部分单纯性肠梗阻病人,常可采用此法使症状完全解除而免于手术,对需
要手术的病人,此法也是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除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外,还可采用如下方法:
●中成药外治法:新鲜葱白20—30根洗净,捣烂后加入六神丸15—20粒,调匀成圆饼状,经稍焙温后贴敷在患儿肚脐上,盖上纱布,稍固定,根据病情每4—6小时用药1次,连续用药1—2天,可清热解毒,行气通腑。
休 闲 居 编辑
●生姜疗法:生姜500克,切碎捣烂,装入布袋内,置脘腹部位,上放热水袋热熨1—2小时,每日2—3次,直至病愈。可散寒通络,行气止痛。
●填脐疗法:吴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次。可行气消肿。
●热熨疗法:葱白100克,食盐500克,先将食盐放锅内炸花为度,纳入葱白拌匀,用毛巾包好,趁热敷脐上。热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每日1—2次,连续2—3天。可温阳散寒。
●熨脐疗法:小茴香、艾叶、枳壳、陈皮、花椒各等量。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取敷料2—3块浸透药液,趁热熨脐,外盖塑料薄膜,冷则更换,每日2—3次,每次30—50分钟,连续2—3天。可温中行气,消胀除满。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