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图谱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2-06 19:47:15
【药
名】:火麻仁
【拼 音】:HUOMAREN休 闲 居 编 辑
【英文名】:Hemp Fruit
【来
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仁。其叶形似火苗状,药用种仁,故名。
【功 效】:润燥,滑肠,通淋,活血。
【主
治】: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癞。
【性味归经】:甘,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吴普本草》:“神衣、歧伯:辛;雷公、扁鹊:无毒。”③《唐本草》:“寒。”,④《食疗本草》:“微寒。”
入脾、胃、大肠经。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手阳明经。”②《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③《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榨油涂。
【用药忌宜】:①《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②《食性本草》:“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③《本草从新》:“肠滑者尤忌。”
【药物配伍】:配郁李仁,润燥泻下;配瓜蒌仁,润肠通便;配杏仁,润燥滑肠。
【别
名】:麻子(《本经》)、麻子仁(《伤寒论》)、大麻子(《本草经集注》)、大麻仁(《药性论》)、白麻子(《千金·食治》)、冬麻子(《食医心镜》)、火麻子(《本草新编》)、大麻(《本草经集注》)
,又名:麻(《诗经》)、汉麻(《事物纪原》)、火麻(《日用本草》)、山丝苗(《救荒本草》)、黄麻(《纲目》)
【处方名】:火麻仁、麻子仁、麻仁、生麻仁、炒麻仁、冬麻子、大麻仁
处方中写火麻仁、麻子仁、麻仁均指生麻仁,为原药去杂质打碎生用入药者。
炒麻仁又称炒火麻仁。为净麻仁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兼有补虚之功。
【商品名】:火麻仁、大麻仁。以子粒饱满、干燥、色白、净仁无杂质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麻根)、茎皮部纤维(麻皮)、叶(麻叶)、雄株花枝(麻花)、雌株的幼嫩果穗(麻賁)亦供药用,备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冬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拉丁名】:药材Fructus Cannabis原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及残留外壳,取净仁。
【考 证】:出自《日用本草》,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果实呈扁卵圆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光滑,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棕色或黑色花纹,两侧各有1条浅色梭线。一端钝尖,另端有一果柄脱落的圆形凹点。外果皮菲薄,内果皮坚脆。绿色种皮常粘附在内果皮上,不易分离。胚乳灰白色,菲薄;子叶两片,肥厚,富油性;气微,味淡。以色黄、无皮壳、饱满者佳。产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江苏、浙江等地。显微鉴定:粉末:深棕色。①外果皮石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有的分枝呈星状,直径15~55μm,壁厚4~10μm,纹孔细密,有的含黄棕色物;断面观切向延长,细胞界线不分明。②内果皮石细胞淡黄色或黄棕色,断面观呈栅状,径向72~216μm,切向约至50μm,细胞界线不甚明显,径向壁厚,近内壁渐薄,解离后可见具多数锥形突起或短分枝,内、外壁略平坦或深波状凹凸,纹孔较细密,孔沟明显;顶面观类圆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厚,深波状弯曲,孔沟较细密;底面观垂周壁厚,深波状弯曲,孔沟较细密;底面面观垂周壁较厚,胞腔较大。③网状果皮细胞直径7~11μ
m壁薄,波状弯曲。④草酸钙簇晶存在于皱缩的果皮薄壁细胞中,直径5~15μm。此外,有种皮表皮细胞、子叶细胞。本品以粒饱满、种仁乳白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大麻种子含脂肪油约30%。榨出的新油,绿黄色,经久则变褐黄色;碘价为140~170
(通常为150~166),属于干性油。油的脂肪酸,饱和的为4.5~9.5%;不饱和的脂肪酸中,油酸约为12%,亚油酸53%,亚麻酸25%。油中含一些大麻酚。又含植酸钙镁(Phytin),含率比叶、茎、芽中还多;种仁中含率可达1%。种子含胡卢巴碱及dl-异白氨酸甜菜碱[dl-
isoleucine betaine];尚含脂肪油约30%,为干性油,油中含饱和脂肪酸6.8%~13.8%,油酸13.1%~19.9%,亚油酸43%~58%,亚麻酸14%~27%。此外含麻仁球朊酶(edesinase)及蛋白质等。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2g,加氯仿10ml回流提取15min,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
供点样,另取亚油酸氯仿溶液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将上述溶液点于同一快硅胶H-CMC板上,以苯-醋酸乙酯(8:2)展开,用0.1%α-亚硝基-β-萘酚沈硫酸试液喷雾后,加热显色,样品液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