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图谱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16 18:52:05
【药 名】:鹿茸
【拼 音】:LURONG休闲 居 编 辑
【英文名】:Hairy Antler
【来
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尚未骨化的幼角。
【功
效】:补肾助阳、生精强肾、温寒止带、托毒生肌、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
【主
治】:治虚芳赢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性味归经】:甘咸,温。①《本经》:“味甘,温。”②《别录》:“酸,微温,无毒。”③《本草蒙筌》:
“味甘咸,气温,无毒。”
入肝。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8分;或入丸、散;亦可浸酒。
【用药忌宜】:阴虚阳亢者忌服《本草经疏》:“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凡吐血下血,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麻勃为之使。”配山药:补肾助阳,生精益血强筋。配甘松: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
【别
名】:斑龙珠(《澹寮方》)。①梅花鹿又名:花鹿。②马鹿(《纲目》)Cervuselaphus
L.,又名:赤鹿、八叉鹿。药材①花鹿茸又名:黄毛茸、花茸。②马鹿茸又名:青毛茸。
【处方名】:鹿茸、鹿茸片、茸片、鹿茸粉
【商品名】:花鹿茸:又名花茸、毛茸、黄毛茸、黄毛鹿茸、梅花鹿茸。为动物梅花鹿雄鹿的幼角。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及河北等地。
马鹿茸:又名马茸、草茸、赤鹿茸、八岔鹿茸、青毛茸、青毛鹿茸。为动物马鹿雄鹿的幼角。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地。
关鹿茸:又名东鹿茸。习指产于长白山一带者。品质较佳。
西鹿茸:产于西北者。品质较次。
嫩鹿茸:习指质嫩柔软者。质佳。
锯茸:为锯下的雄鹿幼角。幼小雄鹿从第三年开始锯茸。每年可采收一二次。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采收,习称“头茬茸”。第二次在立秋前后采收,称“二茬茸”。
砍茸:为连同脑盖骨一起砍下的鹿茸。
初生茸:又名初生茸角。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无分岔的幼小鹿茸。
大挺:习称鹿茸的主干为“大挺”。
二杠茸:习称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为“二杠茸”。
单门:习称具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为“单门”。
莲花茸:习称具有二个侧枝的马鹿茸为“莲花茸”。
三岔茸:习称具有2个侧枝的花鹿茸和具有3个侧枝的马鹿茸为“三岔茸”。
四岔茸:习称具有4个侧枝的马鹿茸为“四岔茸”。
以上均以粗壮饱满、质嫩油润者为佳。
鹿茸片:为原药燎去茸毛,刮净,内灌热酒,置火上烘烤至软,或置笼内蒸透,切片,压平晒干者。
黄茸片:为花鹿茸加工而成的鹿茸片。
青茸片:为马鹿茸加工而成的鹿茸片。
鹿茸血片:又名血茸片、血片。为鹿茸顶尖部分按照鹿茸片之加工方法,切片制成者。质嫩,油润如脂,色如蜜蜡,品质最优。
鹿茸粉片:为鹿茸根底部分按照鹿茸片之加工方法切片制成者。质老,油润较差,色白,品质较次。
鹿茸粉:将干燥的鹿茸片碾成细末即成。
除上述梅花鹿和马鹿外,下列同属动物的雄性幼角也作鹿茸入药,但均属野生,数量少,品质亦次。
白唇鹿茸(又名岩茸):为动物白唇鹿C.
albirostris Przewalski的幼角。主产于西藏、云南、青海、四川。
水鹿茸(又名春茸):为动物水鹿C. unicolor Kerr的幼角。主产于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等地。
白鹿茸(又名草茸):为动物白鹿C. macneilli
Lydekker的幼角。主产于四川西部。
【药用部位】:以上二种鹿的已骨化的老角(鹿角)、皮(鹿皮)、骨(鹿骨)、骨髓或脊髓(鹿髓)、肉(鹿肉)、头肉(鹿头肉)、蹄肉(鹿蹄肉)、血(鹿血)、四肢的筋(鹿筋)、尾(鹿尾)、雄性外生殖器(鹿肾)、齿(鹿齿)、甲状腺体(鹿靥)、肝管未端的膨大部分(鹿胆)、脂肪油(鹿脂)、胎兽及胎盘(鹿胎)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梅花鹿分布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两北、西南地区。②马鹿(《纲目》)分布东北、内蒙古、西北、西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一般分锯茸和砍茸两法。①锯茸:雄鹿从第三年开始锯茸,每年可采收1~2次。每年采2次者,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习称“头茬茸”,第二次约在立秋前后,习称“二茬茸”。每年采一次者,约在7月下旬。锯时将鹿用绳子拖离地面,迅速将茸锯下,伤口敷“七厘散”或“王真散”,贴上油纸,放回鹿舍。锯下之茸,须立即加工。先洗去茸毛上不洁物,并挤去一部分血液,将锯口部用线绷紧,缝成网状,另在茸根钉上小钉,缠上麻绳,然后固定于架上,置沸水中反复烫3~4次,每次15~20秒钟,使茸内血液排出,至锯口处胃白沫,嗅之有蛋黄气味为止,全部过程约需2~3小时。然后晾干。次日再烫数次,风干或烤干。烤时悬在烘架上,以70~80℃之无烟炭火为宜,烤约2~3小时后,取出晾干再烤,反复烤
2~3次,至茸皮半干时,再行风干及修整。②砍茸:此法现已少用,适用于生长6~10年的老鹿或病鹿、死鹿。老鹿一般在6~7月采收,先将鹿头砍下,再将鹿茸连脑盖骨锯下、刮除残肉、筋膜。绷紧脑皮,然后将鹿茸固定于架上,如上法反复用沸水烫,烫的时间较锯茸为长,约需6~8小时。烫后掀起脑皮,将脑骨浸煮一小时,彻底挖净筋肉,再用沸水烧烫脑皮至7~8成熟。再阴干及修整。
【拉丁名】:药材Cornu Cervi Pantotrichum原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 C.elaphus L.
【炮制方法】:鹿茸片:用酒精灯火燎焦茸毛,刮净,以布带扎缠,用热酒从底部徐徐渗人,以灌满润透为度,然后切片、压平、晒干。鹿茸粉:取干燥的鹿茸片,碾成细未。《本草衍义》:“茸上毛,先薄以酥涂匀,于烈焰中急的之,若不先以酥涂,恐火焰伤茸。俟毛净,微炙入药。”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梦溪笔谈》:“按《月令》,冬至靡角解,夏至鹿角解,阴阳相反如此。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种,殆疏也。又有刺麋、鹿血以代茸,云茸亦血耳,此大误也。窃详古人之意,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长,其次筋难长,最后骨难长。唯麋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乃重二十余斤,其坚如石。计一昼夜须生数两,凡骨之顿成生长,神速无甚于此,此骨血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强精髓也。头者诸阳之会,众阳之聚、上钟于角,岂可与凡血为比哉。麋茸利补阳。鹿茸利补阴。凡用茸,无乐太嫩,世谓之茄子茸,但珍其难得耳,其实少力,坚者又太老,唯长数寸,破之肌如朽木,茸端如玛瑙、红土者最善。又北方有糜、极大而色苍,尻黄而无斑,亦鹿之类。角大而有文,坚莹如玉,其茸亦可用。”②《增订伪药条辨》:“大抵麋、鹿解角后,其新茸芽生上际,初起口银杏伏,渐成梨形及核桃形,名曰血包,此为第一期:再则支生两凸,如茄子形,或如鞍子形,名日扈子,鞍子稍养数日,急宜取用,此为第二期;倘逾此期,即为义子,此为第三期,即毛角也,血液枯燥,功效已薄,其每架鹿茸切片时,复有蜡片、血片、风片、骨片之分;如茸之顶尖,最首层之白如蜡,油润如脂,名之曰蜡片;次层白中兼黄,纯系血液贯注其中,故名曰血片;最次层片有蜂窠,色紫黑透孔,名曰风片,俗云木通片,如木通之空通也。最次则与骨毗连,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更薄矣。”
【生药材鉴定】:①花鹿茸又名:黄毛茸、花茸。为梅花鹿的幼角。一、锯茸:全体呈圆拄形,多具1~
2分枝。具1分枝者,习称“二杠”,其主枝习称“大挺”,挺高14~20厘米,锯口直径约3
厘米,离锯口约3厘米处分枝,分枝长10~15厘米,直径较主枝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布有红黄色或棕黄色致密的茸毛,上端较密,下部较稀,分岔间具一条灰色筋脉,皮茸紧贴。体轻,锯口洁白,有细蜂窝,外围无骨质。气微腥,味微威。具2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4~30厘米,直径较细,多不圆,略呈弯弓形,微向后偏,先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线(称“起筋”)及突起的疙瘩(称“骨豆”或“钉”),皮红黄色,毛稀而较粗。二茬茸和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毛较粗糙,体较重,无腥气,二、砍
茸:即带有脑骨的茸,亦分二杠、三岔等规格,与锯茸同。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的骨,习称“虎牙”。脑骨洁白无残肉,外附脑皮,皮上密生茸毛。花鹿茸均以粗大、挺圆、顶端丰满、质嫩。毛细、皮色红棕、油润光亮者为佳。挺细瘦、下部起筋、毛粗糙、体重者质次。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其他地区亦有少量生产。
②马鹿茸又名:青毛茸。为马鹿的幼角。形状比花鹿茸粗大,分枝亦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
“单门”,二个称“莲花”,三个称“三岔”,四个称“四岔”,或更多。其中以莲花、三岔、四岔为主。东北产的单门,大挺长28~27厘米,直径3厘米许。皮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黄色,细而光亮,质嫩,断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央米黄色,有较细的蜂窝眼,微有腥气,味微咸,莲花大挺长16~33厘米,下部有棱线,而质不老,断面蜂眼稍大,三岔质较老,皮色深,四岔毛粗而稀,挺下部具棱线及疙瘩,分岔顶端多显露光头,习称“捻头”。砍茸财脑骨较薄,色灰白,毛灰褐色,两茸间距离较花鹿茸为宽。西北产的多为砍茸,长30~100
厘米。挺多不圆,预端圆扁不一,表面有梭,多抽皱干瘪,分岔较长且弯曲。毛灰色或黑灰色而粗长,锯面色较深,上端紫红色,中段以下灰红色,下部灰白色,常见骨质。有腥臭气,味咸。马鹿茸均以茸体饱满、体轻。下部无棱线。断而蜂窝状、组织致密、米黄色者为佳。茸体干瘪、毛粗不全、体较重、下部起筋、断面灰红色看质次。茸体大部分毛已脱掉,显灰臼色,或下部隆起疙瘩状,内部灰白色,体重已成骨化者不可作鹿茸人药。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产东北的称“东马茸”,又名“关马茸”,品质较优。产西北的称“西马茸”,品质较次。鹿茸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动物水鹿Cervusunicolor
Kerr(分布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白唇鹿C.
Albirostris Przewalski(分布四川、青海、西藏)、白鹿C.
Macneilli Lydek-ker(分布四川西部)等的幼角亦作鹿茸使用。商品在四川称春茸(水鹿茸)、岩茸(白唇鹿茸)、草茸(白鹿茸),但均属野生,产量很少。《中华药海》:1、初生茸角: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略弯曲,无分岔,长约15-30厘米,直径约2
厘米,皮红棕色或棕色,密生黄棕色或浅灰色细毛,茸基底部锯口略圆形,黄白色或带血污色,外围显骨质铧。中部呈海绵样孔隙,基部外壁略有骨钉,气微腥,味微咸。2、二械:大挺圆柱形,直立长15-18厘米,直径3-4厘米,顶端钝圆饱薄,向内方稍弯曲,习称弯头或稍有皱缩,眉叉亦呈圆柱形,斜向前伸,长9-15厘米,直径2、5-3、5厘米,全形略如拇指与食指,作八字样分开,皮红棕色或黄棕色,密生黄棕色或淡灰色细毛茸,锯口卵圆形,黄白色或淡黄色,外围有较薄的骨质,中部密布海绵状细孔,体轻如朽木,气味同上。3、三岔:大挺略呈方形弯曲,长20-30厘米,已分生第二枝,大挺及侧枝先端略尖而无弯头,下部分壁有纵棱线及微突丐的疙瘩,习称起筋骨钉,皮红棕色,毛茸较稀而稍粗,外用骨质较厚,其余与二杠相同。4、再生茸:形与二杠相似,唯大挺不圆或下粗上细,无弯头,皮灰棕色,毛茸较稀而粗或生有较长的针毛,锯口外用骨质厚,外壁已有纵棱线,质坚重,其余与二杠略同。5、砍茸:即带头盖骨的二杠或三岔,茸形及气味与二杠或三岔相同。显微鉴定:粉末:淡黄色。①表皮角质层表面呈颗粒状,茸毛脱落后的毛窝呈圆洞状。②毛茸中部直径13-50μm,表面由扁平细胞(鳞片)呈覆瓦状排列的毛小皮包围,细胞的游离缘指向毛尖,皮质有棕色色素,髓质断续或无。毛根常与毛囊相连,基部膨大作撕裂状。③骨碎片表面有纵纹及点状孔隙,骨陷窝呈类圆形或类梭形,边缘骨小管呈放射状沟纹。横断面可见大的圆形孔洞,边缘凹凸不平。④未骨化骨组织表面多具不规则的块状突起物。⑤角化梭形细胞多散在。
【中药化学成分】:东北产的上、中、下三等鹿茸,顺次含水分12.91%
,11. 01%,10.82% ;有机物60.44%,51.85%,49.07%
;水溶性浸出物12%,8. 77% ,7.02% ;醇溶性浸出物2.31%
,1.08% ,0.89% ;醚溶性浸出物1.16% ,0.64% ,0.61
% ;灰分26.65% , 37.79%, 40. 11%
。灰分中含钙、磷。镁等;水层出物中含多量胶质。一说尚含极少量的卵胞激素“雌酮”(Oestrone)。含脑素(ceramide)约1.25%,并含少量雌酮(oestrone)、
PGE2等多种前列腺素、多种氨基酸,以及骨质、骨胶、脂类、蛋白质等。鹿茸提取物还含有游离胆甾醇、神经酰胺磷脂类(卵磷脂和溶血卵磷脂、鞘磷脂)、糖脂类。另从鹿茸中提得酸性粘多糖,其中含有氨基半乳糖和糖醛酸。鹿茸尚含多胺类化合物,如腐胺、尸胺和精胺,这是一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和亚氨基的长链脂肪族化合物,具有刺激RNA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