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17 14:25:5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交往的扩大,酒作为社交的媒介,消费日渐增多。适量饮酒或少量饮酒基本无害,但如果嗜酒成瘾,酒精中毒,特别是酒精中毒性肝病就会伴随而来。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酒精中毒性肝病现已成为仅次于肝炎病毒之后第二大肝病病因。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肝脏是酒精代谢的惟一器官,饮酒后酒精被吸收而进入肝脏,经代谢转变为乙醛,以后再被肝组织处理掉。乙醛比乙醇对肝脏更有毒性,过量蓄积能损害肝细胞,可使肝细胞发生反复的脂肪变性、坏死,产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总称为酒精性肝病。已患病毒性肝炎的病人,过量饮酒更易加重病情。这里主要谈谈五类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休 闲 居 编 辑
轻症酒精性肝病一般无临床症状,如及时自行戒酒或针灸、耳针戒酒,或服葛花、葛根、陈皮、茯苓、砂仁、黄芩、黄连等解酒护肝中药,病变可以完全恢复,如继续嗜酒,病情将继续发展。
酒精性脂肪肝临床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如身体肥胖,全身倦怠,易疲劳,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右上腹及脐周或剑突下疼痛等,约75%的病人肝脏肿大,肝功能不正常。主要是血清转氨酶及r-谷氨酰转肽酶增高。中医属“胁痛”、“积聚”、“痞满”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酒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郁日久化热,痰湿阻滞,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治疗除及时戒酒外,可服用中药白术、茯苓、泽泻、丝瓜络、广郁金、栀子等,以健脾化湿,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消除脂肪,消除疲劳,降低血脂,使脂肪肝得以逆转。
酒精性肝炎常因近期集中大量饮酒,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发热及黄疸,肝脏出现肿大和压痛,同时还可有脾大、腹水、水肿及蜘蛛痣等。实验室检查常见贫血和白细胞增多,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和血清磷酸酶升高。易出现多种并发症:①肝功能衰竭发病后病情急剧恶化,临床表现与重症肝炎相似,常并发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②肝内胆汁瘀积黄疸颜色较深,肝明显肿大,腹痛发热,胆红素和血清磷酸酶明显增高,谷草转氨酶轻或中度增高。③酒精中毒高脂血症溶血综合征即黄疸、高血脂和溶血性贫血。为酒精性肝炎的一种亚型,停止饮酒后,症状可消失。④酒精性低血糖大量酗酒后出现血糖过低,病人表现为心悸、出汗、神志丧失等,注射葡萄糖后可缓解。酒精性肝炎属中医“黄疸”、“胁痛”、“呕吐”、“积聚”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纵酒过度,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浸淫肌肤而发黄。应立即戒酒,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可予柴胡、黄芩、半夏、茯苓、陈皮、党参、茵陈、山栀、大黄等中药,疏肝利胆,清热退黄,并结合茵栀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酒精性肝纤维化症状与酒精性肝炎相似,往往需做肝穿刺进行诊断。其病因病机为纵酒日久,痰湿蕴结,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脉络受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气、血、痰互结于腹中而成积块。应立即戒酒,并服用中药柴胡、黄芪、丹参、半夏、莪术、鳖甲等,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抗纤维化,否则转为肝硬化,预后不良。
酒精性肝硬化在早期可无症状,常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乏力、牙龈出血及鼻衄。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水肿和上消化道出血。体征可有巩膜黄疸、腹水、蜘蛛痣、肝掌,B超示肝缩小,质硬,结节性,脾大,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清白蛋白降低和球蛋白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r-谷氨酰转肽酶和血清磷酸酶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严重酒精性肝硬化约有30%发生原发性肝癌。如继续饮酒,不进行治疗,多于2~4年内死亡。但严格戒酒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望获得很长的生存期。酒精性肝硬化病因病机为纵酒日久,气、血、痰日久不化,肝脾不调,久则及肾、肝、脾俱损,气、血、水凝聚腹中而成酒臌。中药可予柴胡、枳实、丹参、茯苓、车前子、泽泻、益母草、莪术、鳖甲、焦三仙等,疏肝理气,活血利水,消食和胃,以改善胁痛、腹胀、黄疸、纳呆、厌油腻、腹水等症状,促进肝纤维化逆转,肝硬化得到控制,肝硬化腹水即可随之消退。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