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图谱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18 04:06:25
【药
名】:鹿角休 闲 居 编 辑
【拼 音】:LUJIAO
【来
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原动物洋“鹿茸”条。
【功 效】:行血,消肿,益肾。
【主
治】: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
【性味归经】:咸,温。①《本经》:“温。”②《别录》:“味咸,微温,无毒。”
入肝、肾经。①《得配本草》:“入手少阳、足少阴经血分。”②《要药分剂》:“入肾经,兼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阴虚阳亢者忌服。《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亦不宜服。《得配本草》:“命问火炽,疮毒宜凉者,并禁用。”
【药物配伍】:配杜仲:补肾益精,强筋壮骨。配肉桂:补肾温阳,补肾益精。配当归:养血补血,肝肾并补。配黄芪:行血活血,消瘀。《本草经集注》:“杜仲为之使。
【别 名】:斑龙角《本草纲目》
【处方名】:鹿角片
【动植物资源分布】:1、花角鹿: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亦产。②马鹿角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分砍角和退角两种。砍角:在10月至翌年2月问,将鹿杀死后,连脑盖骨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又称“解角”、“掉角”或“脱角”,系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不带脑骨。多在3~4月间采收。
【拉丁名】: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野生:野生的白鹿Cervus maoneilli Lydekker、白唇鹿C.
Albirostris Przewalski、水鹿C. unicolorKerr
【炮制方法】:鹿角片:锯成长段,用热水浸泡,取出镑成薄片后晒干。鹿角粉:取镑片研成细粉。《千金·食治》:“鹿角,错取屑一升,白蜜五升浸之,微火熬令小变色,暴干,更捣筛。”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雷公炮炙论》:“鹿角使之,胜如糜角,其角要黄色紧重大好者。”②《本草图经》:“鹿,年岁久者,其角坚好,煮以为胶,入药弥佳。”
【生药材鉴定】:①花鹿角为梅花鹿的老角,呈分枝伏,三岔或四岔,长约30~50厘米,左右两枝对称。主枝梢向后面弯曲,直径2.5~4.5厘米,分枝向两旁伸张;枝端渐细。基部有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表面黄棕色,枝端浅黄白色,无毛,有光泽,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有纵棱。质硬。断面周围白色,中央灰色,并有细蜂窝状小孔。气无,味微咸。以质坚、全体有骨钉、光泽者为佳。②马鹿角为马鹿的老角。形与花鹿角相似,每枝多为3~6岔。全长50~60厘米,直径约3~6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骨钉不显著,基部有珍珠盘。骨质坚硬,断面外国白色层极厚,中央多灰黑色,有的微呈红色,具粗蜂窝状孔。气无,味微咸。以粗壮坚实、无枯朽者为佳。鹿角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野生的白鹿Cervus
maoneilli Lydekker、白唇鹿C. Albirostris Przewalski、水鹿C.
unicolorKerr的角亦作鹿角使用。商品在四川称为草角(白鹿角)、岩角(白唇鹿角)、春角(水鹿角),产量均少,品质亦差。
【中药化学成分】:含胶质25% ,磷酸钙50~60%
,碳酸钙及氮化物等。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