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痄腮”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1-19 15:33:40
问:“痄腮”是怎么发生的?
答:腮腺炎是西医病名,中医称为“痄腮”。此病主要由于外感风温疫毒,从口鼻而入,壅结腮部而引起急性发作。
休 闲居 编 辑
问:发病早期怎么知道是得了“痄腮”,病好后还会再得第二次吗?
答:开始发病时孩子可有低烧、头痛及消化系统的症状,接着腮部便肿胀起来。腮肿的特点以耳垂为中心,肿胀边缘不清楚,表面皮肤不红,用手压有疼痛和弹力感。患儿在张口和吃东西时感觉疼痛。感染本病一次后一般可获得终生免疫。
问:中医怎样治疗“痄腮”吗?
答:对于轻的“痄腮”,中医主张疏风清热,散邪消肿。可用银翘散加减,根据病情选用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薄荷、黄芩、板兰根、夏枯草等药物。治疗重症“痄腮”主要是清热解毒,软坚消肿。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可选用黄芩、连翘、元参、牛蒡子、板兰根、僵蚕、桔梗、薄荷、公英、地丁、夏枯草等药物。
问:除了服用中药以外,还有别的治疗方法吗?
答:除了内治法以外,还有外治法,即把药敷在腮腺肿胀的地方。
腮部肿胀时可用下面几种药物:
1、如意金黄散。用醋、冷茶水或植物油将其调好后敷在肿胀部位,每日更换2至3次。
2、紫金锭(即玉枢丹):用水将其调好后外敷患处。
3、青黛散:用醋调好后敷在肿胀的部位,每日3至4次。
4、鲜败酱草30克煎汤服,另外用50克煎汤熏洗患部,亦可用于并发睾丸炎者。
外敷要注意保护皮肤,药涂得太厚或干裂,会增加疼痛,或使肿处皮肤受伤,引起感染。所以,外用药要调得滋润,最好用植物油,不易干裂。
问:如果病情不重,能否用一些简单的中成药物治疗呢?
答:可以,一种是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连服3至5天。另外一种是腮腺炎片,每次6片,每日3次。
问:中医对“痄腮”有预防的办法吗?
答:有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可用板兰根15至30克,水煎服,或板兰根冲剂连服3至5天。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