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图谱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23 22:07:52
【药
名】:桑寄生
【拼 音】:SANG JI SHENG休 闲 居 编 辑
【英文名】:Chinese Taxillus Twig
【来
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叶桑寄生等的枝叶。
【功
效】: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
【主
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性味归经】:苦甘,平。①《本经》:
"苦,平。"②《别录》: "甘,无毒。"③《滇南本草》:
" 性微温,昧苦甘。"
入肝、肾经。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②《本草求真》:
"入肝、肾。"③《本草再新》: "入心、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别
名】:茑(《诗经》)、寓木、宛童(《尔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经》)、寄生树(《尔雅》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茑木(《纲目》)、冰粉树、蠹心宝(《滇南本草》整理本)。桑寄生:又名:桃木寄生、沙梨寄生、枇杷寄生、没茶寄生。毛叶桑寄生:又名:柿寄生、樟寄生。
【处方名】:桑寄生、寄生、炒寄生或炒桑寄生、酒寄生或酒制桑寄生
处方中写桑寄生、寄生指生桑寄生。为原药去杂质,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桑寄生又名炒寄生。为桑寄生片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入药者。
酒炒桑寄生又名酒寄生、酒制桑寄生等。为桑寄生片用黄酒淋洒,待吸尽,再用文火微炒入药者。
【商品名】:北寄生:又名北桑寄生、黄寄生、柳寄生、冬青、冻青、槲寄生。为植物槲寄生的枝叶。主产于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吉林、河南等地。以枝细嫩、干燥、色黄绿、叶未脱落、嚼之发粘者为佳。
广寄生:又名桑寄生、桑上寄生、桃木寄生、沙梨桑生、枇杷寄生、油茶寄生。为植物桑寄生的枝叶。主产于广东、广西。以枝细嫩、干燥、色红褐、叶未脱落者为佳。
柿寄生:又名樟寄生。为植物毛叶寄生Loramthus
yadoriki Sieb.的枝叶。主产于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杜寄生:为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的寄生。多为植物槲寄生的枝叶。
【动植物资源分布】:槲寄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山西、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药材主产河北、辽宁、吉林、安徽、内蒙古、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此外,黑龙江、山西、四川、江西、陕西、福建、湖北、江苏、青海等地亦产。桑寄生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药材主产广东、广西等地。此外,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亦产。毛叶桑寄生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药材产于陕西、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①槲寄生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则在3~8月采),用刀割下,除去粗枝,阴干或晒干,扎成小把,或用沸水捞过(使不变色),晒干。②桑寄生及毛叶桑寄生
一般在夏季砍下枝条,晒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Taxilli原植物①槲寄生Viscum
colratum (Kom.) Nakai②桑寄生 Loranthus parasiticus(L.) Merr.,③毛叶桑寄生Loranthus
yadoriki Sieb.
【炮制方法】:原药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生用或酒炒用。
【考 证】:出自①《神农本草经》:"桑寄生实,明目。"②陶弘景:"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诗人云,施于松上翅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③《唐本草》:"桑上寄生,寄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厚肌。茎粗短。"
④《蜀本草》:"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叶如桶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今处处有,方家惟须桑上者,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而视之,以色深黄者为验。《图经》:叶似龙胆而厚阔,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赤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⑤《纲目》:"寄生高者二、三尺,其叶圆而微尖,厚而柔,面青而光泽,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多,时有生看,他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按郑椭名通志》云:寄生有两种,一种大者,叶如石榴叶;一种小看,叶如麻黄叶,其子皆相似。大者曰茑,小者曰女萝。今观《蜀本》韩氏所说,亦是两种,与郑说同。"
【生药材鉴定】:①槲寄生
又名:北寄生、柳寄生。干燥的校茎呈圆柱形,无叶或校捎带叶,长约
30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茎有节,节间长约3~
5厘米,往往由节生出2~3个分枝。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呈放射状,并有粉状物散出。叶对生于校端,极易脱落,叶片长卵形,稍厚而有光泽,似革质而略柔,黄棕色,皱纹明显;叶脉3条。气微,味略苦。以条匀、核嫩、色黄绿、带叶、整齐不碎者为佳。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长方形切向延长的细胞,外被子厚角质层,鲜黄色或绿黄色。皮层10~30列细胞,排列较疏松,有较多的裂隙。中柱鞘部位有大小不等的纤维束,纤维壁厚,胞腔小,韧皮部筛管群在导管外侧较易察见;韧皮射线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木射线较宽,散有纤维束。髓偏于一侧。本品薄壁细胞含有较多的草酸钙簇晶,直径24~30μm,并有少数方晶及淀粉粒。老茎皮层和韧皮部均有石细胞。②桑寄生
又名:广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30厘米以上,直径0.5~1厘米,具分枝或枝痕。表面灰褐色或红褐色,有多数细小的浅色皮孔,撇校上或带有棕色细毛及叶。叶长椭圆形,对生或互生,易脱落,似革质。质坚硬,断面不平坦。气无,味淡。以外皮棕褐色、条匀、叶多、附有桑树干皮者为佳。③柿寄生
为毛叶桑寄生的干燥枝叶,茎校圆柱形,下部粗0.5~1厘米,分校尾梢仅2~3毫米;外表棕褐色微带紫红,有多数细小的浅色皮孔,细枝有不规则细纵纹。叶片椭圆形,下面黄褐色,革质而脆,多数脱落而仅留叶痕。偶有干枯的花果。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气无,味涩。以校细、外皮棕褐色者为佳。显微鉴定:
茎横切面:木栓层约为10列木栓细胞,常含棕色物质,有时可见皮孔。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类方形、长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较薄,内含草酸钙方晶;皮层内方及中柱鞘部位有纤维束环列。韧皮部甚窄。开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占茎的大部分,导管多单个或2~3个成群散在,周围均为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木射线守宽
1~4列细胞,有的形成石细胞,内含方晶。髓部细胞壁稍厚,有明显的纹孔;石细胞成群散在,亦含方晶。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淡黄色。①石细胞类主形、类长方形,类三角形或贝壳形,直径14~76μm,大多壁三面增厚,胞腔偏靠一边,内含草酸钙方晶或黄棕色、红棕色块,有的方晶包埋于棕色块中。②草酸钙方晶方形、长方形、短柱形或多面体,直径3~30μm,长至38μm。③草酸钙簇晶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叶)中,直径8~25μm。④叠生星状毛淡黄色或黄色,完整者3~5叠生,每叠3~4出分枝,分枝多弯曲,壁稍厚。⑤叶断面观表皮细胞黄棕色;叶肉细胞黄棕色,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簇晶或簇晶与方晶的合生体。⑥柱鞘纤维直径14~35
μm,壁极厚,初生壁碎离,表面常有纵向裂纹。⑦木纤维直径10~27μm,壁厚3~7μm,孔沟稀疏。⑧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5~50μm,具缘纹孔多角形,排列紧密,有的具网状三生增厚。另有网纹、梯纹及网状螺纹导管。此外,有木薄壁细胞、髓部细胞、木栓细胞、淀粉粒等。
本品以枝细、质嫩、色红褐、叶末脱落者为佳。槲寄生:本品以枝嫩、色黄绿、叶多、嚼之发粘者为佳。尚有两种槲寄生的变型植物,亦同等入药:一、黄果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 Nakai f.Lutescens Kitag.,果实橙黄色。二、红果槲寄生
V.coloratum(Kom.) Nakaif.Rubroaurantiacum Kitag.,果实橙红色。此外,还有白果槲寄生V.album
L.在广西亦称槲寄生。
【中药化学成分】: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B-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尚分离出蛇麻脂醇,B谷甾醇及一黄酮甙(甙元为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糖为一分子戊糖。)桑寄生带叶茎含槲皮素及扁蓄甙。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