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27 00:21:20
中药甘草,又名甜菜、蜜草、美草,是一种豆科植物,生长在草原上向阳干燥的钙质土地以及河岸沙质地土壤中,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华北一带,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也有生产。
中国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的甘草品质最佳。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性甘、平,入肝、脾、肺经,能调和诸药,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五痨七伤,能润肺解毒,和中缓急。甘草的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惊厥、抗肿瘤、镇痛、利尿等作用。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由于有甜味,又称为甘草甜素。抗病毒作用是甘草酸类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之一。近年来,有关甘草酸对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及其它病毒的作用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由于甘草甜素具有高甜度、低热量、起泡性及溶血性较低、安全无毒等优良特性,现已有甘草甜素片制剂正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乙肝。
目前,甘草防治肝炎的应用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甘草酸的水解产物)。有资料证明,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能使急性肝炎的肝细胞坏死和气球样变明显减轻,GOT、GPT下降,对慢性肝炎的肝细胞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当前,治疗肝炎主要是通过抗病毒,诱导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抗炎等作用来实现的,甘草甜素具有直接对抗肝炎病毒和诱导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甘草次酸对四氯化碳、半乳糖胺引起的肝脏损害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关。有临床报道,用l00%甘草煎液治疗传染性肝炎,每次15~20毫升,小儿减半,日服3次,治疗13例,平均黄疸指数在12.9天恢复正常,尿三胆试验在9.9天转为阴性,肝肿大在9.2天显著缩小,肝痛在7.8天消失。
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尤其是慢性肝炎可引起肝硬化、肝癌等后果,目前仍缺乏治愈率高、疗效稳定的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甘草酸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日本学者考察了甘草酸在体外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向细胞外分泌的影响,其结果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HBsAg分泌受到抑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的破坏,从而改善了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最终改善了对HBV的免疫状况。
近年应用于临床的甘草酸类新品种甘草酸二铵,经随机配对治疗研究显示,其降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谷氨酰转肽酶(GGT)效果显著。静脉给药后,85%以上的患者ALT水平降低显著。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对多种肝毒剂致肝脏损伤有防治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实践表明,甘草酸二铵能明显阻止半乳糖胺、四氯化碳等引起的血清ALT增高,对肝组织损害也有相应改善,对复合致病因子引起的小鼠慢性肝损害亦能明显提高成活率并改善肝功能。有学者作了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甘草甜素在降低ALT、乙肝病毒等指标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据有关研究证实,甘草酸可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及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纤维增生以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且该药副作用小,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值得重视与推广的药物。
此外,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首次报道了甘草甜素抗艾滋病病毒HIV的作用,曾引起轰动。日本山口大学医学系山本直树教授和福岛医科大学伊藤正彦助教授组成的科研组,最近在研究中发现,中药甘草是既能预防又能治疗艾滋病的良药,这是艾滋病患者的一大福音。据分析,中国产的18种甘草中,含甘草甜素在3.63%~13.06%之间,另外还含有还原糖、淀粉、胶质等成分。在这些成分当中,对艾滋病病毒有效的成分是甘草甜素。现在日本正从阿富汗、伊朗等地大量进口甘草原料,用来提炼甘草甜素。据试管实验显示,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中,每毫升含有0.25毫克甘草甜素者,细胞仍能成活;而不加甘草甜素的带病毒细胞几乎全部死掉。这一结果在临床试验上也得到证实。对东京4所医院住院的7名艾滋病患者投予甘草甜素,有6名患者效果显著,其免疫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有了恢复,病情正在好转。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原则是阻止病毒增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实验证明,甘草甜素可明显抑制HIV增殖,并具有免疫激活作用。1.23微克/毫升的甘草甜素对HIV增殖抑制率达50%,但甘草甜素抑制HIV感染的有效浓度较高,范围狭窄,若要维持其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须持续大量给药。Watanhe等给小鼠感染HIV病毒制成艾滋病模型后,观察甘草甜素片(别名:强力新,SNMC)治疗效果,发现SNMC治疗后的小鼠存活期明显延长,并且这些小鼠脾、淋巴结肿大被明显抑制,对肝细胞、脾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后,发现其增殖能力增强。 休 闲 居 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