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改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8-29 20:43:14
众所周知人类的血型分为A、B、O、AB四种。而将人类的血型进行改造,使之相互改变一真是科学家的梦想。最近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专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实现了B型血向O型学的转变,从而使中国血型改造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介绍:对红细胞进行血型改造,是当前输血研究当中的一个热点,不管是哪一种来源的红细胞,如果要输给病人都需要经过配血,如果配血不一致就会产生输血反应,如果我们能够改造红细胞使它成为一个通用型的细胞,这样它可以在任何时候输给任何一个伤员。 休 闲 居 编 辑
血液是我们身体内涌动着的一条生命之河,它承载着我们生命必须的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血液的流失就意味着生命的枯竭。当人外伤出血,进行血液病的治疗和外科手术时,都需要靠输血来补充救治。由于人类的血型分为四种,当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每种血型之间相互排斥凝集不能融合,那么就使输血者在短时间内血液堵塞不能流通,继而导致死亡。所以进行血型鉴定就成为安全输血的前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发生上万起输血事故,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检验血型失误引起的。而在特殊环境下,如发生战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时,大量伤员突然出现,抢救任务骤然加剧,加上医护人员少条件差,无法按常规对伤员一一进行血型检查,就会使大量伤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输血而死亡。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章扬陪说:全世界各国有一个统计伤后四小时之内,因为失血而不能够及时输血死亡的人数,占战场死亡总数的50%,我们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也有这个情况,55.95%的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输血而死于失血性休克。
如何尽快实施安全输血,减少血型检查的环节便成为救人救命的关键。人们都知道,O型血是通用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伤员,是特殊环境下安全输血的理想血源。但是O型血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一定的。在我国O型血人占的比例最高大约有三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A、B、AB型的血却往往派不上用场,有时因为过期造成浪费。所以如何将另外三种血改造成O型通用血进行大量储备,在特殊情况下紧急使用,便成为输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表明将其他几种血型转变成O型血并非遥不可及。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糖链结构决定的。其中O型血的结构成分最简单,B型血比O型血多一个半乳糖,其他血型多了一个到几个糖。如果说这几种血型的基本结构也就象树干的话,它们的不同之处就象一个树干上伸出了旁支斜杈,只要把它们用一把剪刀修剪掉,就转变成了O型血。
B型比O型恰恰在红细胞表面最外端多了一个半乳糖,怎么把这个半乳糖切下来,就成为血型改造的关键,换一句话说,怎么找到这个血型转变切掉半乳糖的这个“工具”酶。
从1998年开始,章扬陪教授和其他科研人员就象爱迪生寻找做灯丝的材料一样,从我国海南的咖啡豆中提取了中国的剪刀,它的名字叫阿尔发半乳糖苷酶。这种酶可以把B型血中最外端的半乳糖切除掉,使B抗原活性丧失,呈现O型血的典型特征,从而成功地使B型血转变成O型血。但是正如居里夫人从一吨煤中才能提取一克镭,要想得到大量的阿尔发半乳糖苷酶,从咖啡豆中直接提取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章扬陪他们利用基因工程,克隆了酶的基因,转移到哮母上使其发哮,生产出无数个酶,再提炼纯化,于是酶的来源就解决了。
这项研究在我们国内还是比较早的,而且是处于一个比较先进的地位,在国际上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用自己的资源,进行一系列实验室的研究,推动这个事业向临床应用方面发展。目前我国依靠公民献血得到的年采血量为1000万吨,这一数字远远不能满足医疗的需求。尤其是O型血缺口更大。如今B型血向O型血转变研究的成功,可以使原本占30%左右的O型血通过改造B型血,提高一倍的储量,这就大大改善我国O型血资源贫乏的现状。也使A型AB型血向O型血改造的研究步伐加快。一旦人类的血型改造全部成功的话,不但可以简化输血程序,节省检验血型的费用,避免血源浪费。还将使人类利用动物血液移植动物器官成为可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