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也是健康问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1-09 23:03:03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躯体、精神及社会交往各方面的完美状态。”
“拒绝家庭暴力,共创美好生活”,“对家庭暴力零忍耐”,“家庭暴力不是私事,而是社会公害”……3月4日下午,记者在北京丰台区铁营医院中看到了这满眼的宣传品,真有点身处法律机构或者妇联的感觉了。不过,手中淡绿色字体的家庭暴力事件诊疗登记卡和接诊病历,又分明在提醒记者,“这里确实是医院”。
休 闲居 编 辑
医院“家庭暴力受害者援助中心”发出的家庭暴力事件诊疗登记卡上有“受害情况”、“报告人”、“施暴者”、“施暴地点”、“施暴方式”等内容;接诊病历上则印有前后两面的人体图,专门用于医生标明受暴者的受伤部位。此外,还有“受伤史”、“受伤方式”、“伤者现状及安全性评估”、“医生可提供的帮助方式”、“伤者能接受的救助办法”、“留取证据”等特殊内容,病历的背面为“施暴者的情况”。
医院党办的蔡晓梅主任告诉记者,铁营医院作为国内第一家介入反对家庭暴力行动的医疗机构,这样的病历在全国也是惟一的。
“共享没有暴力的生活是妇女的权利,反对家庭暴力则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了履行这一责任,医院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这也意味着医院与公安、司法、妇女组织的多机构联合反家暴行动已经展开。”3年来亲眼看着铁营医院家庭暴力受害者援助中心成长的北京丰台区卫生局副局长刘晓苏,三八节前这样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
家庭暴力也是健康问题
曾经是一名外科大夫的张志军是铁营医院最早接受反家庭暴力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如何正确认识家庭暴力他有很深体会:“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健康问题。”
张大夫认为,说到家庭暴力,人们需要廓清许多原有的认识。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或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的暴力关系,它不仅包括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父母对子女、手足之间的暴力行为,还可能发生在恋人之间。它不仅表现为对身体的殴打伤害,还可以表现为心理的虐待攻击、性暴力与经济控制。由于绝大多数家庭暴力是丈夫对妻子施暴,家庭暴力是对妇女身心双重的摧残和践踏,它使妇女的身体受到伤害,精神受到打击,并使妇女的社会交往和后代的健康成长出现障碍,会给妇女带来极大的痛苦。
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网络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医疗系统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分项目的一期负责人、中华女子学院教授李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庭暴力严重损害了妇女的健康权利。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正是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躯体、精神及社会交往各方面的完美状态”。 因此,家庭暴力绝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
医疗介入反家暴责无旁贷
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使其成为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有25%~50%的女性受到了伴侣的虐待,25%的美国女性承认曾被丈夫或男友虐待过。在中国,家庭暴力引起社会关注还只是近10年的事。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媒体对家庭暴力事件的大量披露,全社会都开始关注起家庭暴力问题。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9成为男性。仅北京市每年调处的4万多起婚姻家庭纠纷中,因家庭暴力引发的婚姻家庭纠纷就有约2万余件。有关专家指出,家庭暴力不仅涉及单个家庭,由此引发的家庭破裂、人格变化及各类刑事案件,还会给整个社会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医疗介入反家暴责无旁贷。铁营医院院长孙培云以“四个一”总结了医疗介入反家暴的必要性。她向记者介绍说,当家庭暴力出现时,受害者无论受到身体伤害还是精神伤害,受害妇女一般首先都会求助于医生,到医院看病疗伤。因此医院除了提供必须的医疗服务、直接关心受害者身体上的伤情治疗外,医生还可以让受害者倾诉,对受害者提供直接、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措施,同时进行安全评估。所以,医务人员就是第一个接触受害者、第一个获得受害真实可靠资料、第一个提供治疗及直接帮助、第一个提供有力信息资源的人,可以说医务人员是家暴受害者的第一援助人。
有了这“四个一”,医务人员在反对家庭暴力的工作中就具有了其他系统和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就必须肩负起对家庭暴力实施干预、制止的责任。中国法学会的专家介绍说,在加拿大、美国、瑞典等许多国家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都会广泛参与家庭暴力干预活动,这也成为医疗机构医疗管理和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还产生了大量的“医学社会工作者”。例如美国旧金山预防家庭暴力的工作是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紧密配合下,医务工作者与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警察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加拿大Manitoba省反对家庭暴力社会服务系统在政府支持下,为家暴受害者提供了庇护所、第二阶段宿舍、社区服务中心和健康诊所,司法部门还专门成立家庭暴力受害者辅导和支持小组,成员除了律师、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医务人员不可或缺。
李洪涛教授回忆说,铁营医院医疗介入反家暴正是借鉴了国际上许多国家采取多机构合作,特别是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反家暴的模式和经验。2000年6月,在美国旧金山预防家庭暴力基金会、美国福特基金会等机构的推动和资助下,经过多次考察论证之后,才选定了丰台区铁营医院为中国法学会《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的医疗机构家庭暴力模式研究分项目的试点医院,组成了丰台区妇联、区卫生局、中华女子学院、铁营医院多机构合作的项目执行小组。
期待中国式医疗干预模式
李洪涛教授告诉记者,医疗机构介入反对家庭暴力行动,无疑使其职能范畴的外延扩大了,其任务有三,一是建立有关暴力受伤内容的病例记录,这些记录并可能成为受害者在法庭上的有利证据;二是透过病人表面的伤痛去追究病因,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有关法律、自我保护等救助信息,给予心理支持;三是建立医院与公安、司法、妇女等组织间的联系,形成对受害者积极有力的多机构救助支持网络。
李洪涛、孙培云都认为,探索、尝试建立中国式医疗干预反家暴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3年来铁营医院反家暴一期项目的重要成果。为建立有效工作机制,铁营医院将反家庭暴力纳入了日常医政管理,在组织和领导上予以保证;还制定了值班、首诊负责制、病案书写和管理等一整套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了可提供安全会谈、单独诊疗环境的受害妇女援助中心;确立了医疗救助程序,即通过一些专业的问诊技巧,识别、鉴定家暴受害者或施暴者;还有保存有关受暴证据、提供支持性救助信息、适时与其他机构进行联系、提供转介服务等。同时,他们还积极编写了医院反家庭暴力的指导性手册,将医疗干预反家暴的救助经验条理化、程序化。
为此首先进行的是全员“大洗脑”,医院300多名职工都接受了连续的参与式反家暴知识和技能培训。谈到“洗脑”后反家暴理念提升的表现,孙培云说,现在医院的任何一位职工,只要意识到就医者是家暴受害妇女,就会立即巧妙地引导至相关科室接受单独应诊,同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卫。李洪涛认为,这表明医生们都认识到应从社会性别、权力关系去认识家庭暴力背后的问题,增强了反家庭暴力的责任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统计,前来铁营医院求助的家暴受害者已达300余人,有完整记录的有72人,咨询和医疗干预信息的间接受益者达到了数千人。如今,这家普通的区级医院成了许多北京受暴妇女的“娘家”,云南、四川、甘肃等地的受暴妇女也慕名前来求助。医院所在社区的居民也得到了大量的有关反家暴的信息及知识,了解了家庭暴力与健康间的关系。
许多时候,医生都会自掏腰包为受暴者解决午餐,甚至偶尔也会接到电话恐吓,误解非议者也不少。不过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转换医学模式、以人为本的理念医学界已经讲了多年,如何真正关注病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医疗介入反家暴或许就是途径之一。“中国的医疗介入反家暴正在推广,但还任重道远。”与记者告别前,院长孙培云如是说。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