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突围”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26 23:03:45
历经5000多年风雨、被誉为中华民族“瑰宝”、“国粹”的中国中药,随着近年来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一些国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研制成的植物药,已被后来居上。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中药仅占其中的不足5%。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洋中药对国产中药形成合围之势,固然与国际上不认可国产中药有关,与“洋中药”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关,同样也与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多年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得中药产业的各项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如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中药产业的发展效率不高。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企业产权不清晰,科研开发和产业脱节,创新机制缺乏和风险的不合理分担,也使得中药产业前进的动力不足。近年来,我国的中药生产工艺虽有一定的进步,但离现代化医药工业优质化生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中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尚未根本摆脱作坊式生产的局面,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从而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和稳定性。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左言富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工业无论从技术、规模和经验上,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不健全的中药市场,不成熟的中药企业,低档次的中药产品,严峻的现实摆在国人面前:“拒绝竞争就会永远脆弱”! 练内功“强身健体”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药是少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但是,如果不依靠大练内功壮大我国的中药产业,这种优势同样会很快消失殆尽。从“狼来了”的提示性警告,到目前“狼真的来了”的残酷现实,已经表明,中药产业的这点优势正在消失。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左言富等专家认为,当前发展中药首先要练好内功,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借鉴国际天然药物的发展经验,积极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改进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开展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和代用品研究。规范中药材的种植和经营,实现产业化。鼓励和支持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 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规范。进行饮片浓缩颗粒和优质饮片的研究,建立饮片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毒性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 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高中成药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开发新的中药剂型,争取有2-3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 加强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中药企业的技术改造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挥已有的基础,通过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切实提高中药生产和装备水平。 一些专家还特别强调,研究中药的科研院所必须准确掌握中药新药的前沿信息动态,为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筛选立项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避免中药新药在开发上出现大量低水平重复无效的劳动。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正贵分析认为,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推进行业内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通过市场拉动、政府推动、资本行动、政企联动,再借助新一轮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向我国的契机,中药产业的发展将迎来另一个春天。 中药“标准”需要“磨合” 由于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与西方现代医学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药产品与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存有差距,导致我国中医药长期游离于国际主流医药市场之外。东西方不同的中药标准成了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 以前,一个药品想要叩开FDA(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大门,要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写不清化学结构式的不予批准;凡是讲不出现代药理作用的不要来叩门。中药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的大门被把得死死的。 去年美国FDA在网上颁布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的植物药实际上包括我国的中药。这标志着经过多年的徘徊,终于承认植物药是药品,为我国中药堂堂正正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对于中药的标准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可以借鉴洋中药好的作法,但不能以西方为标准,不能完全用西药的标准要求中药,而应当以我为主建立标准,向世界推广,让世界中药与我国接轨,或者说,与国际标准实行双向接轨。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中药指纹图谱示范研究”,正在努力为我国的中药材原料及制剂生产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 对此,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晋生分析指出,“指纹图谱”的推广应用,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但这种“标准”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也应提倡“百花齐放”。对于我国一些中药以保健品、食品的身份进入美国等市场的现实,应该先接受、然后再去考虑如何商业化的问题,逐步扩大中药在西方社会的接受程度。 中药产业即将“突围” 为发展壮大中药产业,我国有关部门已开始行动。2001年国家计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进行了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后,正式提出了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 今年6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解决了困扰中医药界多年的标准问题。它要求中药材的生产必须按中药材传统的规范严格进行。GAP的实施,将从源头上保证中药的质量,有助于古老的中药通过现代化和科学手段走向国际市场。目前,在东北、西北、西南等中药材主产区,GAP的示范基地已经开始启动。这是我国为继承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还使中药材因质量标准化而有助于被国际上接受,使中药能为全球更多的人造福。 科技部在7月30日举行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作会议上宣布,我国将投入64亿元实施“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项目,实现中药生产从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创仿结合的战略性转轨,全面提高中药现代化水平。 当前我国有医药类上市公司60多家,其中中药类有十多家,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疗效较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保护品种。他们正积极地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自己,促进行业内要素的优化配置与集中。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孔令义说:“我国有5000年的中药应用史,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中药材资源和中医药理论,以及庞大的应用中药的人群,中药的整体优势仍然在中国。” 纵观种种,从理论界到企业界,从政府到社会,发展中药产业、壮大中药产业已经形成了共识,中药产业最终实现“突围”已为时不远。经济参考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