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内毒素血症发病机理研究获突破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1-16 13:35:08
本报讯解放军304医院姚咏明研究员主持进行的“创伤后内毒素增敏效应及机制的研究”,首次提出“内毒素增敏假说”,从分子和基因水平揭示了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脂多糖受体(CD14)在严重创伤后内毒素血症诱发多器官损害中的作用,并在国内外首先报道了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能降低多个器官对内毒素损害的敏感性,防止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这一成果日前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毒素血症是创伤后常见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成为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姚咏明等在系列动物实验中发现,严重创伤休克、烫伤打击均可导致重要脏器LBP/CD14表达显著增强,其改变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早期应用具有抗内毒素及杀菌双重作用的BPI治疗,可防止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并不同程度地抑制体内LBP/CD14合成和释放。临床观察也显示,严重多发伤病人血浆LBP含量伤后第1天即明显增多,并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循环内毒素与LB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MODS组sCD14水平显著高于非MODS组,且随着sCD14水平的不断上升,患者MO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增高。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都证明,肠源性内毒素经上调的LBP/CD14介导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损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他提出内毒素增敏假说:创伤、烧伤、休克等应激状态一方面引起机体LBP/CD14表达上调,使机体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增高;另一方面,组织内毒素通过表达上调的LBP/CD14激活多种炎症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在内毒素―LBP/CD14―炎症介质之间形成一正反馈环,致使炎症反应不断放大、加重,最终导致全身失控炎症反应和MODS。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