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经济舱综合症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1-10 00:59:44
“经济舱综合症”一词最早出现在2000年10月。当时,一名28岁的英国妇女乘坐飞机从澳大利亚经过长达20多个小时的旅行后,一到伦敦机场便昏倒在地,2个小时后在英国医院不治死亡。经检查发现,这名妇女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因为病症特殊,科学家将其命名为“经济舱综合症”,泛指乘客因乘坐飞机所造成的综合病症。几年来,经过各国科学家的深入研究,“经济舱综合症”的病因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南非科学家近期对该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揭开“经济舱综合症”的秘密。
“经济舱综合症”的学名为深度静脉血栓症,是指长期空中飞行时,乘客静脉内产生大量血栓,这些血栓流经身体内的一些重要器官时,造成血管堵塞,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休 闲 居编 辑
2002年4月到5月间,南非金山大学的科学家花费300万兰特,历时30天,对此间由南非约翰内斯堡飞往英国伦敦的899名乘客进行了追踪研究,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针对“经济舱综合症”所做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工作。在此次研究中,接受调查的旅客被要求在登机前和飞机落地后分别接受血液检查,随后将血液样品分别进行化验和鉴定,以确定旅客经过长期旅行后血样中融栓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情况。融栓二聚体是血液中的一种成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溶解体内出现的血栓,当体内血栓增加时,融栓二聚体的含量就会增加。因此融栓二聚体普遍被用来作为检测血栓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3年7月,南非金山大学公布了关于“经济舱综合症”的最新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成果和以前的调查数据存在很大差距,也更正了以前对“经济舱综合症”的种种不正确认识,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南非最新一期《南非医学杂志》上。
不坐经济舱也患病
从“经济舱综合症”的字面意义来判断,经济舱似乎是“经济舱综合症”的罪魁祸首,但此次研究成果的结论却令专家大跌眼镜。接受调查的899名乘客,719名乘坐经济舱,180人乘坐商务舱。共有74名乘客体内出现融栓二聚体含量升高的现象,占总人数的8%,这说明这些乘客体内血栓的浓度有所增加。在这74名乘客中,有22名来自商务舱,占商务舱乘客的12%;其余52名乘客来自经济舱,占乘客人数的7%。这项结果表明,通常人们印象中的“经济舱综合症”不只出现在经济舱,商务舱甚至头等舱也会导致“经济舱综合症”。
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关
以往人们认为,“经济舱综合症”的诱因是飞机上活动空间狭小,乘客无法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导致静脉回流发生困难,引起血栓浓度增加。基于以上认识,专家告诫人们,乘坐飞机时要适当增加锻炼,多喝一些含果汁的饮料,这样对预防“经济舱综合症”大有好处。有些专家还建议,乘客乘坐飞机时要带一些阿斯匹林之类的药物。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可以缓解症状。然而此次研究结果却完全否定了上述预防措施。
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舱综合症”的发生与增加机上锻炼时间、多喝果汁饮料完全没有相关关系,增加锻炼时间和进食果汁饮料并不能预防“经济舱综合症”的发生。另一方面,阿斯匹林只对动脉血栓有效,对静脉血栓则不起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基于此,有些专家甚至建议,在飞机上进行伤病治疗时,尽量不要使用阿斯匹林,防止出现负面效果。
此项研究结果的数据表明,真正与“经济舱综合症”相关的因素是体内凝血因子突变,这个因素是由人体遗传所决定的。此项研究结果还表明,白人和南非印度后裔更容易患“经济舱综合症”,而黑人患“经济舱综合症”的概率非常低。
此前的研究表明,大约有10%的乘客长时间乘坐飞机会引发“经济舱综合症”。而此次的研究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意料,在899名乘客中,10%的乘客体内出现融栓二聚体增高的现象,而真正出现“经济舱综合症”症状的只有1%左右!这说明,“经济舱综合症”被人们大大夸大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因为体质的先天不足才能导致“经济舱综合症”。
“经济舱综合症”不可怕
此项研究是针对“经济舱综合症”最全面的一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舱综合症”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在正常情况下乘客是不会得此病的。对此,专家建议,正确的预防方法是首先到医院确定自己的体质。对于那些有严重血栓史的乘客来说,在飞机起飞后适当注射抗凝血的药物对预防“经济舱综合症”十分有效,而那些轻度血栓症的乘客,可以穿着治疗静脉曲张的专用袜子来预防。究竟采取什么方法最好,最好还是听取医生的建议。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