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结核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18 19:00:50
一、病因
附睾结核的致病菌为结核杆菌,结核菌属于分枝杆菌,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为人型及牛型杆菌。结核菌细长,稍弯,两头微钝,发育生长期多呈分支状,有时呈丝状、棒状。人型结核杆菌,严格需氧,主要寄生于细胞内,不易染色,但经品红加热染色后,使用酸性酒精冲洗亦无法使之脱色,故称为抗酸杆菌。细菌在不利条件下也可出现变型,失去细胞壁,故称之为L型结核菌。结核茵生长缓慢,每20~24小时才繁殖一代,抗生素对繁殖生长的结核菌有效,不繁殖的结核菌,代谢不能被抗生素阻断,在应用抗生素时也能存活。
二、病理
光镜下早期病变可见附睾小管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及大量的结核杆菌,继之出现小管坏死,形成肉芽肿、干酪样变及纤维化。偶可于附睾内见到精子肉芽肿。血行播散时,病变先位于附睾间质内,可见多个粟粒样微小的肉芽肿,然后侵犯附睾管。附睾内的干酪样变很快蔓延到附睾之外,与阴囊粘连,形成冷脓肿,经久不愈。 休 闲居 编 辑
三、发病机制
临床上最明显的男生殖系结核是附睾结核,从病理检查的结果来看,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前列腺,附睾结核的原发灶可能在前列腺,附睾尾部的结核,一向认为是经前列腺、输精管逆行感染所致,血行播散的可能性也很大。有时附睾结核为患者唯一的症状,泌尿系造影检查和尿结核菌培养均为阴性,而附睾病变及窦道中可培养出结核杆菌。故附睾结核究竟是来自泌尿生殖系结核还是主要由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引起,还存在争论,二者均可引起,但以何者为主,尚待进一步研究。
四、临床表现
附睾结核一般发展缓慢,附睾逐渐肿大,无明显疼痛,肿大的附睾可与阴囊粘连形成寒性脓肿,如寒性脓肿继发感染,则局部红肿热痛,脓肿破溃流出版液及干酷样坏死物质后,形成窦道。个别患者起病急骤、高烧、疼痛、阴囊迅速增大,类似急性附睾炎,待炎症消退后,留下硬结、皮肤粘连、阴囊窦道。附睾结核的压痛多不明显,严重者附睾、睾丸分界不清,输精管增粗,呈串珠状,偶见少量鞘膜积液,直肠指诊时,前列腺有硬结。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附睾结核的诊断一般无困难,如有典型的附睾硬结、皮肤粘连、窦道及串珠样输精管病变,诊断当可确定。但早期和急性发作的附睾结核易误诊。早期附睾结核应与慢性附睾炎鉴别,慢性附睾炎疼痛较明显,常有急性发作及反复发作史,附睾肿块不如结核硬、大,很少形成局限性硬结,不形成窦道,亦无皮肤粘连及输精管串珠样改变。淋菌性附睾炎有淋球菌感染史,发病较急,局部红、肿、热、痛,尿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其中可查到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尿道分泌物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可查到淋球菌特有的氨基酸序列。衣原体所致附睾炎也可引起类似淋菌性急性附睾炎,患者有非淋病性尿道炎史,尿道内分泌物多较稀薄呈白色。阴囊内丝虫病有时可与结核性附睾炎混淆,丝虫病所引起的浸润和硬结在附睾附近的精索内,与附睾可分开,丝虫病硬结往往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变,而结核病则改变很慢,丝虫病有地区性,患者可同时有橡皮肿及乳糜性鞘膜积液。正常的附睾有时被误诊为附睾结核,附睾头及尾部稍大或稍硬属正常现象,如果没有浸润或硬结,不能确定诊断,可随诊观察。
六、治疗
治疗时应注意休息、营养,避免劳累。
(一)药物治疗
1.异烟肼
对结核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消灭细胞内外生长旺盛的结核菌,但对代谢非常缓慢及间歇繁殖的细菌,其杀菌作用不如利福平,对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则不如毗嗪酰胺。口服吸收良好,毒性低,可长期服用,异烟肼分子较小,在体内分布广泛,组织内的浓度与血浆中的浓度一致,各种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包括干酪病变及巨噬细胞内的浓度均高于杀灭细菌所需的浓度。异烟肼在肝内代谢,其代谢途径可通过乙莞化及肝内P450氧化酶系统分解。主要毒性反应为周围神经炎和肝炎,神经炎的发病与药物剂量有关,长期服用异烟肼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应定期查肝功,若转氨酶超过正常的5倍时应停药,停药后可恢复,异烟肼可引起精神兴奋、感觉异常、视神经萎缩。
2.利福平
利福平从地中海土壤丝菌素分离出来后,于1965年合成,利福平能抑制结核菌的RNA多聚酶,对结核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利福平为脂溶性,能穿透细胞膜进入巨噬细胞,杀灭细胞内的细菌,亦可进入氧张力低的干酪样病灶,杀死代谢低、生长缓慢及间歇性繁殖的结核菌.口服吸收良好,组织穿透力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常超过血浆中的浓度。利福平一般副作用轻微,偶可引起恶心、呕吐,皮肤症候群多发生在用药早期,服药后2~3小时出现,以面部最常见,皮肤红、痒,眼部发红、流泪,如果持续发作,可进行脱敏治疗。服药期间,尿液及体液可变为红色,应让患者了解。
3.毗嗪酰胺
毗嗪酰胺为烟酸胺的衍生物,1952年合成,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杀菌作用。巨噬细胞内的结核杆菌分裂及代谢缓慢,呈潜伏状态,且巨噬细胞内的pH值低,影响抗结核药物的杀菌作用,细菌不易被其他抗结核药杀灭,是结核病复发的根源,而毗嗪酰胺则对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具有特殊的杀灭作用。牛型结核菌则对其有抵抗力。毗嗪酰胺自尿中排出,半衰期为9小时。如每日剂量小于2g,与异烟脐、利福平合用,肝毒性并不显著,每日剂量超过3g,则肝毒性显著增加。毗嗪酰胺的代谢产物可与尿酸竞争,抑制尿酸的排泄,故可使体内尿酸增加,引起关节疼痛。
4.链霉素
对结核菌有杀菌作用,可妨碍细胞蛋白的合成,肌注后很快进入组织内并可进入结核空洞及干酪样组织,但不能进入细胞内,只能杀灭细胞外的结核菌。链霉素经肾小球过滤自尿中排出。1g肌注后,尿中浓度可达200~400吨/时,最低抑菌浓度可维持24小时。链霉素在pH7.8时疗效最好,氢离子指数低于6.0时效果显著下降,因此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结核时,可同时口服碱性药物以提高pH值。肾功能不良时,易发生蓄积中毒,主要毒性反应是对第八对脑神经的影响,出现眩晕如及时停药尚可恢复,耳聋则往往为永久性的,用时应严密观察。链霉素毒性个体差异较大,个别患者注射数日即可发生,所以注射后出现耳鸣及耳内有异常感觉及堵塞感者,应立即停药。本药可引起过敏反应,故用前应做过敏皮试。
5.乙胺丁醇
乙胺丁醇具有杀菌作用,可阻止异烟肼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可杀灭细胞内外的耐异烟肼及链霉素的结核杆菌,但当与异烟肼、利福平联用时,疗效未见明显增加,乙胶丁醇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亦很广泛,最低抑菌浓度为1~2严g/ml时,80%经尿排出,肾功能正常时无蓄积作用。主要毒性为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视力模糊,中心暗点,不能辨别颜色,多发生在治疗2个月以后,但毒性反应是可逆的,停药后可以恢复,毒性反应与剂量有关,按15mg/kg给药则很少发生毒性反应,治疗期间应每6周进行视野检查。
6.对氨水杨酸
对结核菌有抑菌作用,口服吸收良好,成人服药4g后,1~2小时血浆峰值可达7~8严g/ml,此后逐步下降,对氨水杨酸主要在肝内通过乙酰化代谢,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亦可引起叶酸继发性减少及巨母红细胞性贫血,服用对氨水杨酸者,约5%~10%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表现发热,皮彦及角膜炎。肝炎可能因过敏反应引起,常于治疗3个月后出现,发生肝炎前,常有上述药物过敏的症状。由于新的及更有效的药物相继出现,对氨水杨酸已作为二线药使用。
目前异烟肼、利福平、毗嗪酰胺、链霉素及乙胶丁醇为第一线抗结核药物,应用这些药物治疗结核,6个月即可将结核菌消灭。以往则需2年时间,与之相比,疗程显著缩短,故称之为“短程化疗"。短程化疗不仅杀菌效果良好,病变复发率亦很低,国际抗痨协会于1988年向全球推荐短程化疗方案。少数患者应用短程化疗后发生复发或治疗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结核菌产生耐药性,而产生耐药性多为结核菌发生基因突变有关。
(二)手术治疗
早期附睾结核药物治疗即可治愈。如果局部干痨样坏死严重,累及睾丸,病变较大并有脓肿形成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可行附睾切除。若睾丸有病变,病变靠近附睾,则可连同附睾将睾丸部分切除。术中应尽量保留睾丸。附睾切除后,精囊和前列腺结核多能逐渐愈合。 (三九健康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