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运动的心理训练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2 05:26:42
随着训练科学和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攀岩运动的心理训练的意义识更加清楚,过去人们习惯地认为训练、比赛主要消耗身体能量,只要有良好的运动素质和熟练的技术,在比赛中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现在科学证明,在训练和比赛中不仅消耗身体能量。而且也消耗心理能量,平时没有良好的心理训练,即使得到良好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在比赛中也很难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正如美国学者格鲁波指出的:“对初、中级运动员来说,80%是生物力学因素,20%是心理因素,高级运动员则相反,80%是心理因素,20%是生物力学因素。”目前,心理训练应成为攀岩运动员训练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发展各种必须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从而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完成复杂的比赛任务作好各种心理准备。心理现象的本质实质上是条件反射。 休 闲 居 编辑
攀岩比赛是处于无人指导,独立作战的情况下,不同的场地不能依据赛前制定的计划一成不变,而要依据支点、线路、角度难易程度和个人体力情况等因素,进行自我调整。此间良好的稳定情绪是进入最佳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它能使运动员进入沉着、冷静、勇于拼搏的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对胜利充满信心,精力充沛,斗志旺盛,肌肉力量增大,应变能力强,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技术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地发挥;相反,焦虑情绪则使运动员产生烦躁、紧张、犹豫不决等不良的心理状态。降低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
情绪是心理表现,稳定情绪必须具备一种适宜的心理准备,它包括比赛的动机是否明确,训练、参赛意识是否强烈,及运动员所需的知觉、注意力、记忆、想象、思维等。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借助第二信号系统,包括运用正确的表象和默念,自我暗示等方法及教练员准确的提示和对动作的正确分析等,使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意识)与第一信号系统(肌肉、感觉)的刺激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的联系,经过反复强,运动员的整个技术动作由“自觉的”阶段进入到“自动的”阶段,也就是说: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意识盲目的程度减少了,动作的知觉水平相应提高了,从而减少了情绪对运动过程的动作影响。
在比赛中,诸如环境、观念,气氛及对手的表现等因素往往会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情绪,为克服不良影响,除采用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上这一措施之外,还可采用信息回避的措施,如在比赛中,嘴里念念有词“上、上、上”或“一、二、三、四……”等方法,把思想引到自身内部感觉,思想专一,心跳畅通有力等,使心情趋于平静;当攀登到一定高度时,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很大,思想情绪波动激烈,是努力向上,还是放弃;这种来自大脑的各种中枢信息,如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反射,则会增强其信心和斗志,继续努力;如是对过去失败的重现,使这种错误表象活跃起来,情绪马上就会焦虑、急躁,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建立正确的思维定势和程度,要以积极的内心想象占据自己的头脑,从而防止认知因素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语“镇静、放松”“现在情况很正常”“我感觉很好”“我一定会成功”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安慰的方法进行调控。当然,积极的情绪波动,如适宜的紧张可起到产生应激活动的积极作用,这正是我们所努力的。
总之,心理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中势在必行的任务之一,其作用首先不是对身体,而是对神经系统的训练,所以它需要经常有计划地进行,并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收到较大的效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