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诊疗指南(五)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23 17:58:34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撰写组(2004)
治疗
休闲 居编 辑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同结核病的治疗。
鸟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首选治疗方案为克拉霉素(每次500 mg,每日2次)或阿奇毒素(600 mg,每日1次)+乙胺丁醇(15 mg/kg,每日1次),重症病人可同时联合应用利福布汀(300 mg,每日1次))或阿米卡星(10 mg/kg,肌内注射,每日1次),疗程6个月。替代治疗方案为利福布汀(300 mg,每日1次))+阿米卡星(10 mg/kg,肌内注射,每日1次)+环丙沙星(每次750 mg,每日2次),疗程6个月。
预防
艾滋病病人不是必须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化学药物预防的。当CD4+ T淋巴细胞<50/mm3时,可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发生播散性鸟分枝杆菌感染的概率。方案是克拉霉素每次500 mg,每日2次;或阿奇霉素每次1200 mg,每周1次。如病人经HAART治疗使CD4+ T淋巴细胞增加到>100/mm3并持续6个月以上时,可停止预防用药。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脉络膜炎
诊断
临床常见的表现为快速视力下降,确诊有赖于眼底镜检查。
治疗
更昔洛韦:每日10 mg/kg,分2次静脉滴注,2~3周后5 mg/kg/d 1次静脉滴注,也可改用更昔洛韦口服治疗,剂量5 mg/kg/d 分3次口服,终身维持。更昔洛韦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或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联用膦甲酸钠(每次90 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若为视网膜炎,亦可球后注射更昔洛韦。
膦甲酸钠:每次90 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2~3周后改为每日1次,长期维持。可导致肾功能不全、恶心及电解质紊乱,若肌酐清除率异常,则需调整剂量。
预防
对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的艾滋病病人应定期检查眼底。一旦出现巨细胞病毒眼底病变,应积极治疗,在疾病控制之后需终身服药以预防复发。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mm3的病人应常规预防性服药(更昔洛韦口服)。经HAART治疗有效的病人若其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mm3且持续6个月以上时,可以考虑停止预防给药。
弓形虫脑病
诊断
弓形虫脑病常发生在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mm3的患者。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头痛、低热、嗜睡、躁动和昏睡,局灶症状包括癫痫和卒中。其他症状包括复视、偏盲、失明、步态不稳、肌阵挛、颤动、人格改变、幻觉和晕厥。脑膜炎不常见。头颅CT检查可见1个或多个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呈环状或结节样增强。头颅MRI较CT更敏感,典型的MRI表现为颅内多发长T1和长T2信号。确诊依靠脑活检。
治疗
首选治疗方案为乙胺嘧啶(首剂100 mg,此后每日50~75 mg,每日1次维持)+磺胺嘧啶(每次1.0~1.5g,每日4次),疗程一般为3周,重症患者和临床、影像学改善不满意者疗程可延长至6周以上;次选治疗为增效联磺片(每天9片,分3次口服)+阿奇霉素(每次0.5g,每日2次),疗程同前。不能耐受者和磺胺过敏者可以选用克林霉素每次600 mg静脉给药,每6小时给药1次,联合乙胺嘧啶。为减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可合用甲酰四氢叶酸每日10~20 mg。
预防
无弓形虫脑病病史但CD4+ T细胞计数<100/mm3且弓形虫抗体IgG阳性的病人应常规用复方新诺明(每日2片)预防,经HAART治疗使CD4+ T细胞增加到>200/mm3并持续3个月以上时可停止预防用药。有弓形虫脑病病史的病人要长期用乙胺嘧啶(25~50 mg,每日1次)+磺胺嘧啶(每次0.5~1.0g,每日4次)预防,经HAART治疗使CD4+ T细胞增加到>200/mm3并持续6个月以上时可停止预防用药。弓形虫抗体阴性且CD4+ T细胞计数<100/mm3的病人应避免弓形虫感染。具体措施包括:肉类食物应在-20℃冷藏;肉类食物要煮熟(至少60℃以上)以杀灭组织中的包囊;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不养宠物。
真菌感染
诊断
临床诊断为真菌感染。常见的是白念珠菌感染和新型隐球菌感染。
治疗
白念珠菌感染:口腔白念珠菌感染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制霉菌素局部涂抹加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如果对上述治疗无反应,可以口服氟康唑,首日200 mg,每日1次,后改为50~100 mg,每日1次,疗程1~2周。食管白念珠菌感染:氟康唑口服,首日200 mg,每日1次,后改为100 mg,每日1次, 疗程1~2周;重症病人可适当增加氟康唑剂量和延长疗程。对复发性白念珠菌感染,建议氟康唑每日100 mg,长期服用。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⑴ 降颅压治疗:首选甘露醇,重症者可行侧脑室外引流。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张彦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