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苑杂谈 谁做“主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07 01:15:15
上世纪末八十年代初期,崭露头角的相声演员姜昆,曾在一个鞭挞文革的段子里,通过描述人们在餐馆等待就餐的日常的生活的片断,把当年国家物资匮乏、人民生活紧张的情景,艺术地展示于后人面前。那种吃一碗粉面要站半个小时的队,为等一个坐位要将一只脚踩在别人坐着的凳子下面,硬叫人吃不清静的时代早已过去。
如今的人们已经吃得像个主人,不信,你可以到夜市的风味小吃摊区去走走,摊主们大声叫唤你入座,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应接不暇。在某些饮食街区,店主们也派有小姐在门前揽客。在气派的宾馆酒楼,迎宾小姐见了客人。笑脸相迎:“先生几位?订座了吗?”让人如沐春风。 休 闲 居 编 辑
但是,在繁荣的背后,服务却参差不齐。不久前,林城某位先生携女友在某“广州茶楼”就餐,就遭遇了等待的尴尬。进门时小姐亲切可人,入座后热情为你点菜,之后就不管不问。粥上了桌、油炸果子上了桌,点下的榨菜炒肉丝却不见踪影。问小姐,回答是:马上来。左等右等却不来,粥吃了一碗又一碗,一款简单的炒菜却误了点。直到买单都不曾闻到其香味,两人只好离去。
此种状况并不鲜见,难怪有省外友人赞道,贵阳人真有涵养,席间等半小时没问题。当然,如今等餐上桌与姜昆先生批判的现象已有质的不同,但从耗时上却完全一致。
对此,店主们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因为我的菜香,才有如此多的来客,你不愿等?走人。
早几年,初入商战的商家们,走出硝烟后,在总结失败时幡然悔悟,原来上帝即大众也!
餐饮市场的硝烟从来就没有消失过。那种不把服务视为生命、不把满意作为标准的做法,以及那些在顾客面前取得“胜利”的店主们,他们的等待又将是什么呢?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