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案例请讨论高分悬赏
人气:
28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6 08:48:39
>>>>>>>>提问美国a太太,35岁,在老年医院做钟点工,有一个3岁的儿子,丈夫与她结婚时是第二次婚姻.a太太在生产后曾患严重产后抑郁症,最近她经常到家庭医生处,诉说儿子不好好吃饭,因此而引发a太太怒火时a太太担心会伤害他.
1.你作为家庭医生不能经常看到a太太的丈夫和儿子随其一起来,说明什么?你会感到哪些?
休 闲 居 编 辑
2.她经常到你这里来,又没有十分严重问题,你如何看待?
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答案不要不着边际
>>>>>>>>休闲养生网回答:其实这样的问题本身就太模糊了.你不觉得么?让我们先来看看/
第一,她患有严重的产生抑郁症,在与你建立起咨询关系时,她的生活状态如何,与家人的生活气氛如何.我们并不能说:因为没有经常看到她和丈夫与孩子一起来意味着什么.那么,让我们来解析几个关键处.经常的频率范围:是对你平时所接收的其他类似咨询者为参考标准来得到这样的定义的么?或者,是普通咨询者的情况来作为参考标准来做这样的定义呢?因此,在这里,经常这个词本身就是模糊性的表达,不能给出更详细的线索.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她的丈夫从事于什么样的工作,她拥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她的儿子所具有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虽然作为她的家庭咨询师,但是,现在是否已经掌握了所有的一切必要的信息呢?如果有,那么,你并没有陈述,如果没有,这就相当于一场才刚刚开始的咨询.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来分析呢?
那么,我们先来讨论: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二婚.那么,第一次婚姻是什么样的呢?因为什么原因而离婚的?和她结婚的原因是什么?婚后的感情生活怎么样?她的工作是什么样的特点呢?是否是长时间出差,或者是在外地工作呢(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情况并不多).所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所信仰什么样的教派呢?这样的信仰是否会回避与咨询师的交流?是否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接受相同的标准?我们在这里应该思考的是: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了解上面的情况会更好一些.
我们应该注意到前面交待过她曾患者严重的产生抑郁.那么,在治疗期间,丈夫的态度怎么样呢?这也是一个空白区.根本没有给出多的资料.我想,作为一个咨询师,不可能从一点信息就马上推论是什么样的情况吧?同时,在这里,我们也注意到了,对于儿子不好好吃饭,她挺生气并且害怕自己会伤害他.这本身也就是一种抑郁的表现,或者,有夸大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小心分析下去.当然,面对这样的妇女,我个人认为:假设全面得到详细的资料,那么,我们应该认为A女士此时正处于一种两难境界.其一,她与丈夫的关系已经有一些问题,或者,虽然表示理解她,还爱她,但是,却无力去再接受她.其二,她担心自己的问题会使得自己无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丈夫.如果我们注意到她的工作,我们就会发生,从事这种单一而重复的工作,对于患有或者曾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导火索.因此,我能肯定的是:她本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甚至很低,以至于思考问题的时候喜欢极端,不懂得更多的社交技巧,不善于协调家庭气气氛和扶养孩子,并且,没有足够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她的丈夫与孩子并不时常与她一起来.此时,她已经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担心自己失去或者是伤害了他们,因此才会求助于家庭医生.
第二,关于第二个问题,我同样认为需要前面所需要的详细的资料.不过,我想,这样的了解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她来面对咨询师,却又没有表现出严重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要么,是因为家庭的压力使得她无力解决;或者是因为家庭内部出现了矛盾,而她本身又是一个敏感甚脆弱的人;或者,她正接受着家庭成员所给她的折磨。但是,我相信一点:她正面临着无助的境界。
当然,心理咨询并不会是这样简单的情况。如果我作为她的家庭医生,除了首先体会她所有的感受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分析她面前所面临的严重的问题或者是不能表达出来的内心压力。同时,引导她自己去分析问题,并用一些技巧来解决问题。作为一个家庭医生,只有在与她丈夫进行沟通并取得同意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更为完善的咨询。不过,在美国,愿意参与家庭治疗的情况也并不多。因此,我个人也并不觉得一个人没有家人陪伴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相反,或者,她并不想让对方知道现在自己处于不安的情况中。所以,对于上面这样的问题,虽然回答了这么多,我只想强调一句:无言。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