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学生对性不了解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8 08:22:02
据青年时讯报道,在采访中,记者常常深切地感受到,大学生对性流露出的多是自信与成熟。那他们是否真地拥有了如此健康的心态?其中没有误区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专家。
1、性的困惑仍然很多
聂振伟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在和学生的实际接触中,她发现性的教育是必需的,而学生靠的多是自学而不是课堂上的灌输。学生们的困惑主要可归于三点:一是异性交往中方式、方法的困惑,二是出了麻烦时的解决之道,三是观念思想上的碰撞、矛盾。
聂老师说现在有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很前卫,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传统的。前来咨询有关性困惑的学生在总体上占的比例上并不算大,但这样的学生只要是敢来的,他们对性的困惑大都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已经对他们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了。
心理咨询更多的是根据已经有了问题的学生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辅导。据聂老师介绍,他们还采用了更具前瞻性的教育方式,如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办讲座,以及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上做一些讲解分析等,聂老师会围绕实际中发现的学生最需要指导的问题加以分析:“这些不是什么预防针,是根据他们可能遇到的情况加以指导分析,让他们学会负责学会承受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聂老师说可以看出这样的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彭晓辉,承担着华中师范大学“性科学概论”课的教学工作。这门课他已经教了5年共10轮,选修的学生从最初的80多人,上升到这学期的554人。有人认为在性方面开化得越早越没出息,因此不应该和青少年谈性的问题,长大了他们就会无师自通,彭老师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开化早有早的困惑,开化晚有晚的盲区,比如有个学化学的大学生,以为分子碰撞就会怀孕。现在很多中小学都没有性教育,进了大学应该给他们最后系统的补课机会。
性学家方刚说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避免将性教育单纯理解为性知识教育的倾向,性观念的教育在他看来更为重要,这决定着我们如何理解性知识,并为公众(包括青少年)提供怎样的性知识。
2、大学生可以大胆追求性吗?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许多女孩子都有这样的困惑,交了男朋友,两人关系也很好,而男朋友提出了发生性关系的进一步要求,女孩很矛盾,不知是否应该答应,最糟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子发现自己也有了对性的渴求。
对此问题,彭老师表示会告诉女生:男性对视觉和主动触觉的刺激往往比较敏感,只要减少这两方面的刺激量和强度,就可以减弱或避免性冲动。女孩欲避免恋爱时发生非意愿性关系,最好离开二人世界,与男友到公共场合去谈恋爱,而女生们后来反应这样做的实际效果非常好。同样的问题聂老师回答:对女生的鼓励或者劝阻都是很浅的解决方式,而他们会为女孩子分析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矛盾,这种心理问题后面的原因又是什么,让她们学会认识自己。比如他们会告诉女孩子:性只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爱的表达还多种多样,你自己又能够承受哪一种的表达呢?想清楚这点,再进行选择,并做好对可能后果负起责任的准备。
最近公布的2000年杜蕾斯全球调查报告中指出,全球第一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8.1岁,16—20岁年龄群的第一次性行仅为16岁,25—34岁的为18岁,45岁以上的为18.9岁。而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则列在被调查的27个国家的最后,为21.9岁。记者在采访时也时时听到年轻人的困惑:到底什么时候尝试性才是最佳的。方刚说在初夜问题上不存在什么统一的“最佳年龄”。一个人生理成熟,特别是心理成熟之后,有了性的欲求,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决的权利,有了承担责任的能力,便可以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决定。性的发生应该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违背“自然”,无论推迟还是提前,对我们的身心都是不好的。
3、大学生需要注意的
彭老师在采访中反复强调,青年人在性方面的困惑、盲区,会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对异性产生疑惑,甚至还会引起悲剧。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树立科学、健康、进步和有益的性观念,提高他们在性问题上的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
聂振伟老师说,性表面上是人的一种生理问题,实际上却是一个“人”的综合问题,涉及了生理、心理、伦理、法律等多项因素。现在学生的法律观念总体看来不如以前,而无论男女生,在交往中还需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以及对责任的承担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老师还强调了校区周围的整治。他说:色情和暴力始终是社会的两大毒瘤,危害着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更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纯洁的学习环境,任由黄、赌、毒在校园周边泛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好处。
4、我们理想的性教育
主张在课堂上深入进行性的讲解,用意好但效果不一定好,老师们的顾虑不是没有理由的。学校仅仅是进行社会化的一个场所,孩子们同时还处于社会与家庭中,如果后二者不能提供同样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导向,学校里正常的性教育可能适得其反。家庭性教育的改良注定是中国最后完成的一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