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女人的健康之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7-11 10:03:57
女人在40岁以后需要注意生理及内分泌变化。
女性活力与卵巢兴衰息息相关
女性的一生,从青春期发育、月经来潮、到生育期、最终月经停止,都与卵巢功能的兴衰息息相关。
卵巢是位于女性盆腔内的一对生殖腺,约4×3×1厘米大小,重5~6克(如下图a部位)。卵巢内有着数以几十万计的卵泡,每个卵泡内包含有卵子。女性到了青春发育期,卵巢内的卵泡就生长发育并分泌雌激素。雌激素进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包括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的生长发育,同时又促进女性性征发育和女性体态的变化,如乳房发育隆起,臀部脂肪存积等。女性到了性成熟期,卵巢建立了周期性排卵功能,即每个月排出一个卵子,此时,卵巢除了产生雌激素,还产生孕激素,后者作用于女性生殖器官,为孕育新生命做准备。但若卵巢排出的卵子未能受孕,则子宫内膜脱落,这就是月经来潮。因此,规律的月经是卵巢功能正常运转的体现。
雌激素与女性皮肤美密切相关,女性皮肤白皙,光润,细腻,柔滑,这除了与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外,主要还与雌激素作用有关。而现代医学还发现,雌激素对人体的作用超过200多种,其中关系较密切的除了皮肤外,还有心血管、脂肪代谢、骨骼发育、眼睛、牙齿、消化道、神经系统等。所以,女性的卵巢既承担着繁衍后代的生殖功能,还因其分泌女性激素,而与女性一生的健康息息相关。
但从40岁开始,女性的卵巢功能将从鼎盛状态走向衰退,直到最后功能完全衰竭,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内分泌和生理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女性朋友们要全面了解、善于识别自身的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防病措施,提高生活质量,以保证生命后半期的多姿多彩。
从衰退到衰竭卵巢功能的生理分期
女性卵巢生理功能从衰退至衰竭共分为3个阶段,即绝经过渡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
绝经绝经是指由于卵巢功能丧失所引起的月经永久性停止。此时卵巢内卵泡基本耗竭。绝经是卵巢功能衰竭的标志。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是49.5岁,88%在44~45岁之间。
女性更年期绝经过渡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的一段生命时期。围绝经期则是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一年的生命时期。这期间女性卵巢功能由旺盛转为逐步衰退至绝经,一般历时7~10年,俗称为更年期。
绝经后期是指绝经一年后的生命时期,妇女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
如何识别卵巢功能衰退和绝经卵巢功能衰退的临床征象是月经失调。先是月经周期缩短,以后出现月经紊乱停止,最后月经停止。
有些妇女伴有潮热症状。潮热是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性症状,因此,月经改变伴潮热症状往往提示卵巢功能衰退;而有潮热症状即使未出现严重的月经失调的妇女也要警惕卵巢功能衰退。由于月经失调和闭经的病因十分复杂,闭经并不等于绝经,因此,有月经改变或有症状的妇女应该到专科医院就诊,通过测定激素方可明确诊断。若月经已停止,测定血中促卵泡激素的水平≥30国际单位/升,即可判断为卵巢功能衰竭;若促卵泡激素水平不到30国际单位/升,但≥15国际单位/升,应考虑卵巢功能衰退,此时常发生月经失调。对有些尚未生育的卵巢功能衰退患者,早期诊断,尽早采取保护卵巢的治疗措施还有望获得排卵和生育的机会。因此,卵巢功能衰退的早期诊断对不孕患者有重要意义。
全面了解生理和内分泌变化
卵巢的变化导致生殖功能衰退卵巢功能因卵泡数减少而出现功能衰退。女性进入近绝经期时,卵巢内卵泡数消耗非常快,使卵巢体积很快缩小,绝经后卵巢呈萎缩状,重量仅3~4克,为生殖期的50%。由于此时卵巢内卵泡所剩无几,或已基本耗竭,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全面衰退:生殖功能减退出现较早,女性生育力30~35岁即开始下降,和25岁相比,35岁生育力下降50%,45岁下降90%95%。
激素变化导致生理变化:
①绝经过渡期警惕子宫内膜癌月经周期缩短是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期生理变化。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最早的激素变化会导致卵泡发育期缩短,由原来的14天缩短成10~12天,甚至更短;而排卵后的黄体期也由原来的14天缩短至10天不到,这样使整个月经周期由原来的28~30天缩短为20~25天。这时期女性若怀孕,常因黄体分泌孕激素不足而流产。
随着卵巢功能的进一步衰退,卵巢失去排卵功能,但此阶段卵巢卵泡仍可分泌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但又因排卵障碍而没有了孕激素的分泌。发育卵泡不能排出卵子即闭锁,卵泡闭锁雌激素水平下降时,出现子宫出血。但这类子宫出血与正常月经不同,不仅失去正常月经的周期性,而且往往出血量多而不易自止;也有的出血量不多,但淋漓不净。由于此类子宫出血仅由于女性更年期卵巢排卵功能障碍、雌激素波动引起,故称为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这时期妇女常因出血不止而引起失血性贫血,又因经血经常淋漓不净而引起盆腔感染,急性大量出血还可以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由于该期女性不再有孕激素的周期性分泌,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的作用,而使子宫内膜出现过度增生的病变,甚至子宫内膜癌。这时期妇女子宫内膜发生过度增生的改变很常见,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5倍于排卵正常的妇女;而有不正常子宫出血的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占10%。
②绝经期及绝经后的病变危险在绝经早期体内仍有一定量的雌激素,此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主要是雌酮。雌酮同样具有雌激素活性,对子宫内膜仍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因此绝经后仍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特别是肥胖患者脂肪组织多,体内雌酮水平要高于非肥胖妇女和瘦型妇女,因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要高于非肥胖和瘦型妇女,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绝经后总的雌激素水平较绝经前明显下降,又由于体内雄激素与雌激素的相对比例发生明显变化,部分妇女在绝经早期可出现高雄激素体征,如出现唇须、腹部脂肪聚集的肥胖现象。此期妇女应注意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量,以防止腹部型肥胖。
绝经后妇女身心健康的损害
女性在绝经后十余年开始进入老年期,卵巢和肾上腺产生雄激素的功能也逐渐丧失,使循环中不再能测到任何种类的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绝经后从雌激素下降到完全缺乏,这就给妇女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和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血管舒缩症状包括“阵发性潮热”、出汗和心悸症状。
“潮热”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轰热”,是指突然发作的胸前、颈部烘热,并向面部和左右上肢潮水般蔓延。皮肤可出现发红,并随即出现全身轻微的出汗或大汗淋漓。一次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少数可持续1小时之久。另外,温度高的环境和情绪紧张常可诱发上述症状。
心悸也称心慌,是心率加快的症状。外界有突然响动,或并无诱因也会导致一阵心慌。这种症状从卵巢功能衰退即开始,因而视为女性更年期的标志性症状。到了绝经期症状加重,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常持续1~2年,25%的妇女症状可持续4~5年,甚至更长。绝经过程的血管舒缩症状就是由于雌激素下降所致,若给予补充雌激素即可有效地缓解和消除症状。
萎缩性症状泌尿生殖道为雌激素的敏感器官,绝经后妇女阴道黏膜发生萎缩变化,出现阴道干燥、阴道狭窄缩小、性生活困难等症状以及阴道的反复感染。尿道及膀胱部位有雌激素受体,绝经后尿道和膀胱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可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出现排尿疼痛,尿急尿频症状。上诉症状均可通过阴道用雌激素治疗得到改善和治愈。
皮肤的胶原组织与水分的保留有密切关系,绝经后皮肤的胶原成分、弹性和皮肤的厚度均随年龄减少;而绝经后若采用雌激素疗法可减慢或避免皮肤胶原的丢失和改善胶原的质量,从而减轻因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皮肤皱纹和皮肤干燥。
精神情绪症状除上述的血管舒缩症状外,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还会出现烦躁、焦虑或抑郁等症状,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称“更年期综合征”。脑神经化学及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影响脑神经递质活性,因此认为雌激素下降可能会引起情绪心理症状。还有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有潮热症状、失眠者,发生抑郁症的高于无潮热症状者,因此认为潮热、失眠可能是引起和加重精神情绪症状原因之一。
近年一些临床研究表明,绝经后一种以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丢失为特点的疾病,即早老性痴呆症,与雌激素下降及老龄有关。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雌激素对脑的基本记忆具有促进作用。还有研究证明,雌激素具有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保护神经元等作用,并对脑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雌激素的以上作用是否有可能阻止早老性痴呆是当今医学界有待于临床研究证实的重要课题。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女性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病较男性推迟10年,45岁之前男性冠心病的发病较女性高3倍,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渐上升,至65-70岁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与男性相当。在西方发达国家,绝经后的女性冠心病发生率达50%,死亡率30%,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机制是由于它对脂代谢的良性作用,以及对心血管的直接作用,其中包括增加心脏搏动指数、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增进血流及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以上事实提示,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病率与雌激素下降有关。临床研究已经明确,用激素替代对冠心病人的冠心病发作并无预防作用。目前全球正在关注的是,在绝经早期用激素替代是否能预防女性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与骨折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虽然有多种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但最重要的因素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雌激素是女性一生保护骨矿含量的关键因素。绝经后骨矿含量以每年3%~5%的速率丢失。绝经的头5年骨量丢失最快,并将持续10-15年。在绝经后20年,与绝经相关的小梁骨骨矿含量丢失达50%,皮质骨骨矿含量丢失达30%。大约50%的妇女在65岁以后会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70岁以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增加。在一些西方国家,妇女骨折死亡率超过乳房癌、宫颈癌和宫体癌的总和。
休 闲 居 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