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我们无法逃避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7-11 10:04:03
有资料表明,在国内的一些学校,国家统一教材中涉及性知识内容的课程、教师讲义,要经过校长的审批。即便如此,一些家长还对这个课程提出异议,许多人仍然是“谈性色变”。
但现实却是这样的无情,1998年和1999年,北京大学一个课题组在深圳进行了一次无记名调查,被调查的10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当中,有少数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个别学生承认被医生告知患有性病。
性,这个多年来连成年人都慎谈的词,正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对怎样把“性”告诉孩子,令教师和家长们最为头痛。
性教育严重滞后
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其实是全球关注的事。国际著名的杜蕾斯全球性调查2000年报告近日公布。他们选择了全球27个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调查,中国首次进入其调查范围。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主要的性知识30%来源于书籍、宣传单和杂志,来自母亲的只有3%,父亲更少,只有1%。
据北京青年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认为有必要经常清洗性器官吗”这一性卫生保健常识问题的回答,只有59.4%的初中生明确表示同意,还有39.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调查表明,有近半数的初中生缺乏对性的基本的正确认知,也缺乏最基本的性卫生保健常识。有59%的初中生明确反对“性教育会导致孩子有更多的性行为”这一说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他们渴望得到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观愿望。调查表明,有半数初中生对当前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表示不满意,认为“当前学校性教育太保守”。有41.8%的初中生认为“学校里讲授有关性的知识应该跟讲授语文和数学一样重要”。
学校性教育隔靴搔痒
据了解,深圳的中小学都开设有健康教育课。在小学的健康教育课当中,接触到关于生理卫生内容时,普遍采取的是男女生分开上课的办法,给他们分别讲解关于即将出现的第二性征最基础的知识。
初中课程到这部分时,绝大多数学校不再男女分开上课,初一讲的重点内容是青春期人体的生理变化,初二讲述的是青春期的性道德、性心理。深圳中学初中部的程照萍老师是校医兼健康教育课教师。她说,如果仅仅按照课本上课,非常刻板、枯燥,也不很切合实际,不适合深圳中学生的特点。其实学生们对青春期自身和异性的身体、心理变化非常感兴趣,很多学生拿到课本就自学过第八章、第九章关于生理和性心理保健的内容了。讲课不能局限于课本,要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性教育,必须结合社会学的内容来讲,比如她给学生讲《北京晨报》登载的一条消息:一名13岁女孩生下足月婴儿,而婴儿的父亲就是她的同班同学。她说,讲课中把握分寸,做到不把这个问题庸俗化,很不容易。
深圳市教育局体卫处负责学生卫生工作的张玲科长认为,性教育应该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内容,目前学校的讲学内容主要在生理解剖的阶段。现实中学生对于性知识有较高层次的了解需求,但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对学生的性教育还只处于起步的阶段,主要由三大难点:一是没有相关的教学大纲,二是如何对讲课时机、讲课的度和量进行把握;三是还不能得到社会普遍的支持。
性教育,学生最想了解什么
在目前深圳的学校中,个别初中学生还茫然提出“我是怎么生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性知识的掌握显得很不平衡。学生到底渴望了解哪些性知识呢?
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初中生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现状显示,初中生最需要的性知识依次为:“青春期性生理知识”(占60.7%)、“性心理知识”(占15.5%)、“性健康保健知识”(占10.9%)、“性道德知识”(占9.2%)、“性病及预防”(占2.5%)以及“避孕知识”(占0.8%)。
这些问题能不能谈。怎样谈,深圳市的教育界人士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不少教师认为学校应该突破目前简单刻板的性教育模式。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性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新加坡的孩子在幼儿园就知道是母亲的子宫孕育了新的生命,瑞典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性教育。
其实现在的家长和教师也意识到,即使可以管住孩子不看成人杂志、录像,但普通电视节目和无处不在的商业广告,也经常有男女亲昵的镜头和夸张的性气氛及关于情爱的对话,这种潜移默化,使孩子性觉悟早或出现不适当的性意识。性教育,我们已经无法逃避。
性教育,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