痊愈的麻风病患者会传染吗
人气:
66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01:10:04
>>>>>>>>提问痊愈的麻风病患者会传染吗?它不是慢性传染病吗?
>>>>>>>>休闲养生网回答:
不会
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造成眼、手、足的畸残。
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有传染源的存在,并与传染源接触;2、麻风杆菌有侵入人体的机会,如接触者的皮肤粘膜有破损,为麻风杆菌的侵入人体提供了机会;3、接触者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低弱。也就是说,从流行病学来讲,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环节:
[ 传染源 ]
目前认为,除美国发现野生犰狳有自然感染麻风外,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对麻风病人接触者的观察表明,接触未治疗的多菌型(MB)麻风的发病率比接触少菌型(PB)麻风高4—10倍。因此,未经治疗的MB病人是麻风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 传染途径 ]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需要长期、密切与未经治疗的多菌型病人接触才可能被传染。然而易感者即使偶尔或短时间接触也可能被传染而发病。这种接触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皮肤—皮肤”的接触,主要因鼻腔是未经治疗的MB病人向外界排出麻风杆菌的主要门户。据观察,一例未经治疗的MB麻风病人每天从鼻腔分泌物中可排出1亿条麻风杆菌。因此目前认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造成麻风传染的主要方式。
[ 易感者 ]
机体感染麻风杆菌后是否发病,与宿主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免疫学研究表明,95%左右的健康人对麻风菌具有这种先天的免疫力。因此,麻风病与结核病一样,受感染的人多,而发病者却少。
麻风病不是遗传病。据观察,若将麻风病人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与其父母分开,可免于患病;假若在新生儿出生前,治疗其患病父母,就会大大降低其被传染的危险性。
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和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联合化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麻风防治工作,制定了“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自八十年代中期实施多种杀菌药物的联合化疗(MDT)以来,使全国的患病人数由解放初期的约50万减少到1999年的6375例。目前,云、贵、川、藏四省区病人较多,约占全国病人数的60%,其中云南就占全国病人数的1/4,截止2003年底,还有未治愈病人1358人,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麻风病的预防:
由于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病人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一点。麻风病人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和家属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人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病人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症状,一旦出现可疑麻风症状应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就诊。
在我国西南麻风病高流行地区要加强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出现新病人的村庄,当地防治人员应对该村庄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群众进行麻风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在麻风病高流行区,要避免皮肤外伤,特别是在从事手足容易外伤的工种时,应该戴手套或穿防护鞋。居住的房屋要保持通风、宽敞和光线充足,从而减少麻风杆菌感染的机会。
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人口流动到东部地区,其中可能就有麻风病患者。在广州、上海和北京就已经有许多麻风病例报告。因此,在大城市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务人员发现外来人口中的新病人时,要对该新病人的所有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
麻风病的免疫
麻风病是一慢性传染病模型
参考资料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qid=1307040701489&source=ysearch_ks_question_knowledge休 闲 居 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