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禽流感的措施主要有?
人气:
29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01:23:44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1、要按照免疫程序对所有家禽按时接种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
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H5N1和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灭活疫苗,其中H5N1疫苗更适用于水禽。这是一项防控禽流感的根本性措施,养禽场户应该根据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制定的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到县(市、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当地畜牧兽医站领取疫苗,按时给家禽进行免疫,或者饲养家禽后及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站,要求防疫人员来给家禽接种疫苗。
休 闲 居 编 辑
2、定期对禽舍、用具及其环境的消毒。
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通过消毒可以及时杀死动物体表、工具、环境中的病毒,防止病毒感染饲养的家禽。消毒药种类很多,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消毒药。具体使用方法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进行。
设备工具消毒:可选用有机氯、有机碘、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苛性钠、高锰酸钾等制剂。
环境消毒:可选用有机氯、烧碱、石灰、漂白粉等。
带体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有机氯制剂、无机氯制剂、碘制剂等。
3、鸡鸭鹅猪等要分开,不可混群饲养。
家禽不应与猪一起混养,因为家禽的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给猪,而人的流感病毒也能传染给猪。互相感染后,人的、禽的、猪的不同流感病毒会互相融合杂交,产生新的病毒种类,新的病毒对人、猪和禽的危害性更大,常能形成大的流行。
鸡也不可与鸭鹅等水禽混养,因此水禽中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携带率很高,许多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其粪便中的病毒感染鸡只后,可造成鸡群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4、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下才能保证家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预防禽流感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
5、发现可疑情况后要及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站或乡镇政府。
由于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很大,如不及时采取扑灭措施,将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的健康。因此发现不明原因的家禽大批发病和死亡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站或乡镇政府。由政府及时组织兽医技术人员进行诊断,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就要立即实施扑灭措施。
6、要对病死的扑杀的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为病死的和被扑杀的家禽体内可能含有大量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果不进行无害化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造成病毒的传播扩散,引发新的疫情。无害化处理目前采用深埋的方法,也可焚烧处理。
7、孵化厂和育雏室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
第一,应做好孵化厂的设计。从进蛋室开始,鸡蛋装盘、孵化、出雏、等候室和1日龄雏装运室到运输车载运区应实行分区单行交通路线。每个孵化室必须有利于彻底清洗和消毒,通风系统应能够防止被污染的空气和尘埃重新循环。
第二、做好种蛋的收检和及时消毒工作。种鸡产蛋后要定时收集,并及时清除表面的污物,淘汰污染严重和有裂纹的蛋。
第三、入孵前做好孵化器、孵化用蛋盘、种蛋和出雏器的清洗消毒工作。
第四、对运雏车辆和设备要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第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对种鸡进行免疫接种,同时要求用户对雏鸡按免疫程序要求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
8、如一旦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当地群众要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扑疫工作。
一旦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我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要对疫点、疫区实行隔离、封锁,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疫区内所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目的就是在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如果不采取这种严厉的措施,疫情将蔓延,损失会更大,甚至危害人的健康。因此,采取这种措施后,虽然一定会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给当地群众,特别是饲养场(户)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但应以大局为重,必须要服从政府的规定,配合政府及时扑灭疫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