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什么症状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2-10 17:16:33
>>>>>>>>提问
糖尿病是什么症状?怎么防治?
休闲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
糖尿病名字由来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并根据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他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针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这些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一书。
《外台秘要》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早200多年。公元600年以后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据考证,糖尿病在古代为帝王贵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 2% ,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 4000 万,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递增。
其中, 1 型糖尿病患者占 10% , 2 型糖尿病患者占 90% 。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 5 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 50% 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
糖尿病是如何诊断的?
1999 年 WHO 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 、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 mmol/L ( 200mg/dl )。
2 、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7.0 mmol/L ( 126mg/dl )。
3 、糖耐量试验( OGTT )口服 75g 葡萄糖后 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 mmol/L 。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这很经济!)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水、盐、酸碱代谢紊乱及血管、神经并发症的结果,表现为:⑴多尿:是血糖升高,身体努力通过尿液排除糖分的结果;⑵多饮:是因为排尿多,身体需要补充丢失的水分的结果;⑶多食: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的结果;⑷体力和体重下降:这是能量不足,脂肪及蛋白质消耗所致。以上四条习惯上被称为"三多一少";⑸皮肤瘙痒: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由于尿中有糖,加上泌尿系感染机会增多,外阴部瘙痒更加明显。患者容易发生疥、痈等皮肤感染;⑹视力下降:高血糖及眼科并发症所致;⑺其它:如手足麻木、心慌气短、腹泻便秘、尿潴留和阳萎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多尿多饮?约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人有多尿多饮,这里把多尿放在前面,多饮放在后面是有所考虑的,这是因为多尿与多饮有一个因果关系,多尿是多饮的原因,多饮是多尿的结果。也就是说糖尿病人不是"喝得太多,不得不尿",而是"尿得太多,不得不喝"。糖尿病人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对人体损害很大,人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多排尿以便通过尿液排出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人如果尿得太多,体内损失了大量的水分,就会感到口渴难忍。多尿多饮的临床表现为,口唇干燥,舌头发粘,每天饮水量超过一个5磅暖瓶,白天、夜间尿次和尿量都多,特别是夜间尿多。有的人喝了很多水,肚子都胀了,仍感到口渴。约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人有此多尿多饮症状,也就是说,还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没有多尿多饮或者多尿多饮的症状不太明显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体力劳动的减少,应激状态的增多,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及并发症所导致的残废率也较高。然而,由于糖尿病不易早期发现,临床误诊、漏诊较多,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危害性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足够的重视,因而使许多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延误治疗,防治糖尿病的工作因此显得更加重要。
典型糖尿病容易确诊,但早期和特殊病人不够典型,无三多一少症状,根据中医理论"病发于内而形于表",一旦发现下列信号,就应注意或做糖耐量试验,以便早期发现。
(1)有糖尿病家族史,因有的糖尿病与遗传有关,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的人患病可能性大。
(2)曾分娩过巨大胎儿(超过4公斤)的妇女。
(3)不明原因的多次流产或胎死宫内,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因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和供血不足,影响胎儿发育。
(4)明显肥胖,进食后2-3小时有心慌、出汗、手抖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反应症状者。低血糖反应是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5)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皮肤疖、疮、痈等化脓性感染经久不愈,肺结核进展较快,消瘦明显,手足末端发麻,排尿不净,下肢脉管炎、溃疡、白内障、浮肿、冠心病,无痛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不可忽视。
国外针对此现象开发出胰岛素增敏剂,增强受体的亲和力,以使它更好的和胰岛素相结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受体的数目是相对恒定的,由于它周围环境的恶化,使它“生了锈”,还有一些发生萎缩、不健全等现象使它不与胰岛素结合,而现有的增敏剂只能解决20%的问题,在胰岛素的协助下起到了到此为止已知范围内最有效的作用,但同样对并发症只有延缓的作用,至于如何起到100%的作用还没有发现,而且因为糖尿病往往不能早期发现,在你发现时,并发症的种子也已经种了下去,这样即使你能恢复所有的受体也只是达到一个降血糖的作用,而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是阻止并发症的出现。所以理论上来说,全球范围内还不能治好糖尿病。而这种认知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慢性病领域内。
而我国的医疗科研工作者对这一层的了解还只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说”的程度上,其它都不明白,所以也没有对应的治疗方法。而增敏剂对于国内人群来说过于昂贵,而且限制人群也很多,医生很少推荐,并为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普及。
这两个层面是糖尿病领域内的现状,现在我们说一下为什么此方面的研究如此困难和缓慢。前面我提示了一点,现在的医疗研究者的研究角度都是直接针对病患,通过什么技术或产品来直接消除它。比如对于“胰岛素抵抗”就是这样,而对引起它的诱因不屑一顾。“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完全是因为人体内环境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太多的身体不需要的杂质环绕在受体的周围,受体怎么可能还正常?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三个:一是清洁受体所处的环境,二是恢复那些不正常的受体的功能,三是促生新受体来替换已经不可恢复的。这样解决的结果让我们消除“胰岛素抵抗”的效率达到了80%,而省下的20%,我们发现它们已经不足以引起并发症,所以我们有了成功治愈的记录,这就是我说的第三个层面。
当然,我们也还有很多解决不了,也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搞透彻,比如1型,比如发现太晚,比如引发“胰岛素抵抗”的另一个原因,有些和受体很相似的物质半路截走了胰岛素等等。
写这些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即使不能接受我们的结论也要对整个治疗糖尿病的技术和产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也承认市场上很多我们不能信任的东西,加之医生极力宣扬糖尿病不可治愈的概念,使很多病友丧失了信心,其实完全不必如此,,前期预防,后期调理都不失为很好的方法,并且糖尿病患者有很多机会活到人的正常寿命,这个过程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痛苦,毕竟我们真正想要的还是这个。
我们的技术现在通过三个途径来解决问题,胰岛功能的恢复,“胰岛素抵抗”的消除,并发症的防治。更全面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不是针对某一项。
蜜蜂体内提取的类胰岛素成分即使单独拿出来就已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替代打胰岛素,而且同时还有对胰岛的恢复作用,而这个成分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分,蜂毒能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更详细的内容有更针对性的解释。
所以请大家清楚一点,糖尿病不能治愈的说法是片面的,是受很多限制的,包括我们面对强大的反对论调而难以推广,医生在患者的思维里种下了根深蒂固的不可能,而且在无限的延续,我并不是完全怪医生,在他们的所知领域内也只能那样说,但我不希望患者因此放弃努力,更不希望被虚假的广告吓的因噎废食,医学在不断进步中,但从开发到推广的路更加艰难,任何的新生事物都要经过重重阻力才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希望大家能与我们共同把属于我们祖国的光荣的结晶推广开来,这也许是中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的最好机会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