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咳血的症状能是肺癌晚期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6-16 12:46:32
>>>>>>>>提问休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瘤总的发病率中,男女分别居第4和第5位,90%以上发生在40岁以后。20世纪以来,肺癌的发病率在很多国家有明显的上升,我国上海、北京、鞍山已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上海市及云南锡矿自50年代到80年代分别增加10倍及7.5倍,其他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提示环境污染是个重要的病因。吸烟比不吸烟发病率增加10~40倍,此外,饮食中缺少维生素A、C。机体内部抗癌因素减弱,精神创伤等都会降低免疫功能,提高致癌的敏感性(参阅第一章,第二、三节)。
肺癌按肿瘤发生的部位分类有中心型和周围型。根据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管内型、管壁型、球形、巨块型、弥漫型。组织学分类:鳞癌(占40%~43%),腺癌(占37%~42%),未分化癌(占13%~17%,包括小细胞、大细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占2%~5%)。
肺癌可直接向局部或邻近蔓延,或同时发生淋巴道转移及血行播散。
【临床表现】
1.症状:肺癌的症状往往同普通的肺部疾病相似,有时很难鉴别,其症状出现迟早和轻重,决定肿瘤发生的部位和发展的程度。中心型症状出现较早,周围型则较迟。常见症状有如下几种:
(1) 咳嗽:是肺癌首发的常见症状,尤以中心型最为突出,肺癌咳嗽特点是呛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粘痰,如长在总支气管或隆突附近,呛咳更为剧烈,镇咳药物不易控制。肿瘤长在细小的支气管粘膜上,可无咳或少咳。肺癌的咳嗽常被慢支或烟咳所掩盖,如果平时咳嗽的性质或规律突然改变,应警惕是否有肺癌的可能。
(2) 咳血或咯血痰:咯血是肺癌常见症状,主要是生长在支气管粘膜上的肿瘤表面破溃而出血,常见于中心型肺癌。其特点为间歇性少量血痰,血多于痰,且较鲜,大咯血少见。咯血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1至数天,不经治疗可自行消失。长者可达数月,虽经治疗也难止血,此种多见于周围型肺癌中心坏死、溶解伴出血所致。
(3) 发热:不少病人是因反复发热,自拟感冒或支气管炎而就诊才发现肺癌的,还有1/2病人先诊断支气管感染或段性肺炎,经治疗症状虽好转,但病灶吸收不彻底,或反复出现,经全面检查才明确诊断。发热的原因,一是支气管阻塞,炎症分泌物滞留、感染;另一种是癌性发热,肿瘤本身释放致热原,或代谢产物刺激体温中枢引起的。前者经抗感染治疗有效,后者需用消炎痛及皮质激素才能退热。
(4) 胸痛:是肺癌的特点,固定位置的胸部闷痛或钝痛,往往是其肺内相应部位有癌灶的反映,特别是持续、剧烈、尖锐的疼痛,说明胸膜和胸壁及肋骨已被侵犯,此情况多见于小细胞肺癌。还有全身肌肉及骨骼有游走性及固定性疼痛,经检查无阳性体征,此乃病到晚期,癌毒刺激所致。
(5) 呼吸困难:肿瘤长于支气管口,管腔阻塞,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或肺不张,表现气急或呼吸困难,当有胸膜转移伴胸膜腔积液时,也可发生此症状。
2.肿瘤的压迫和转移的症状和体征: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则声带麻痹;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可出现头晕、眼花、胸闷、头颈部及胸背部浮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肿瘤转移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肿瘤侵犯第7颈椎或第1胸椎外侧时,可出现颈交感神经节压迫综合征(患侧眼球凹陷,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小,患侧上半胸部及脸部皮温较高、无汗);脑转移可出现颅高压症状、头痛、眩晕、呕吐;转移至胸膜及心包引起积液,则出现胸闷、气急、心音低远,患侧胸部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转移至骨骼,到后期,可出现剧烈疼痛;转移到脊柱,压迫脊髓,会引起截瘫;转移至肝,则出现肝癌的症状和体征。肺癌到了晚期,其转归大都是合并感染,呼吸功能障碍,右心负荷过重,引起心衰。
【诊断】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上述容易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的特殊表现,再结合各种检查,有助及时诊断。
1. X线检查:本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十分重要,有肯定的价值,可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进行,但X线仅能反映局部病理变化,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诊断。
2.从痰脱落细胞中找癌细胞:其优点是痰液标本取材容易且可重复,病人无痛苦,如标本采集得法,检查技术熟练,阳性率在75%以上。标本采集前患者漱口,清洁口腔,咳尽涎液及咽喉部积痰,再用力从肺深部咯出3~4口,置于无色,广口的浅玻瓶上,立即送检,痰中带血丝或带血部分,白色细颗粒或白色丝状部分阳性率较高。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声带变化,气管及主支气管内有无溃疡、僵硬、阻塞、受压;隆突有无增宽、固定或移位,同时可刷取分泌物涂片,这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手术适应症,制订手术方案,很有价值。
4.CT、MRI检查:对判断肿瘤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肺门、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及对侧肺的转移情况,及拟订治疗方案等,占有重要的地位。MRI能任意角度成像,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定位,而且MRI不用造影剂就可对大血管进行显示,对碘过敏者CT无法完成检查,可由MRI代替。
5.其他检查:如纵隔镜检查,肺同位素扫描在必要时可作辅助诊断,至于化验检查如血沉,酶学检查等可增高,但对诊断无特殊意义。
【鉴别诊断】
1.肺结核:有40%~48%的肺癌在早期阶段误诊为肺结核。
(1) 结核球:多见于年轻人,病程长,病灶多位于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肺癌多见于上叶前段、舌段及右中叶,结核瘤直径多在4cm以内,边缘整齐,无毛刺,有钙化点,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2) 浸润性肺结核:位于上叶的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腔阻塞后,出现肺部炎症,常易误诊为肺结核,拍侧位片,癌灶显示为段性肺炎为其特点,肺结核有时可找到结核菌,抗痨治疗对肺癌无效,对结核有效。
(3) 肺门淋巴结核:发病年龄较轻,血痰少,肿物范围内肺结核阴影浓淡不均,无分叶状,有钙化灶。
(4) 粟粒样结核:此型在X线片显示与弥漫性细支气管癌或腺癌相似。但结核粟粒样改变均匀,细支气管或转移癌颗粒大小不等。前者经抗痨治疗后可退热,病灶能逐渐吸收,后者抗痨无效,病灶逐渐致密,需经解热药才能退热,但以后癌热又可再起。
2.肺脓疡:肺脓疡有急性期,表现高热后咯大量腥臭脓痰,血痰少,肺癌液化无急性期,热亦低,脓痰较少,常有咯血痰。肺脓疡同侧余肺常有片状炎症或胸膜反应,肺癌病灶有短毛刺。同侧肺或胸膜炎症反应少。
3.纵隔肿瘤:本病一般无症状,无血痰,晚期有压迫症状,块影中心点在纵隔,范围较大,恶性者有分叶,边缘较完整,较少发生同侧肺炎,肺癌常有呼吸道症状,常有血痰,块影中心在肺内,边缘毛糙,有小分叶,常伴段性肺炎或阻塞性肺不张,块影和纵隔间有空隙。
4.肺炎:肺癌由于支气管阻塞,引流不畅可发生阻塞性肺炎,其特点是病灶限于一段或一叶,X线胸部侧位片尤为明显;肺炎起病急,全身感染症状明显,抗菌治疗效果好,肺部病灶较快消散。肺癌起病缓慢,感染症状不著,抗菌治疗炎症阴影可消退,但癌瘤阴影更明显,且反复发作,随时间延长而恶化。
5.肺良性肿瘤:错构瘤、血管瘤、纤维瘤、脂肪瘤长于肺内,X线片见瘤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整齐,病情发展缓慢,或稳定,无明显临床症状。
[临床病理分期] 肺部病理按照发病部位形态特点及组织学分类,已在概述中简略提及。近年来,国际上对肺癌的组织学分型有较大的进展,1998年WHO又制订了较为全面的分类法。但作者认为,早年上海市肺癌协作组拟定的临床病理分期,尽管较为简单,然而更适合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观察,现介绍如下:
0期 即原位癌,病变局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无淋巴管转移。
Ⅰ期 病灶局限于一叶肺内,其最大直径在3cm以内,或侵犯不超过叶支气管,无淋巴结转移。
Ⅱ期
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 癌灶局限于一叶肺内,但其最大直径在3cm以内;
(2) 癌灶局限于一叶肺内,但伴有肺不张;
(3) 癌灶在主支气管内,但距隆突2cm或以外;
(4) 癌灶跨叶;
(5) 癌灶虽在3cm以内,但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晚:符合Ⅱ期早前四项之一,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者。
Ⅲ期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 癌灶距隆突2cm以内;
(2) 有胸腔内血管、神经或邻近器官组织的压迫或侵犯;
(3) 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4) 有胸膜壁侵犯或胸腔癌性积液;
(5) 有全肺不张。
Ⅳ期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 有胸腔外淋巴结转移;
(2) 有对侧肺或对侧肺门淋巴结转移;
(3) 有远处转移(包括恶病质)。
注:①以上分期均需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尽量写出组织类型,如临床诊断,请注明。
②手术治疗者应予注明,例如鳞状细胞癌Ⅲ期,手术后。
【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仍是治疗肺癌重要的手段,不同病期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病情,发挥中医扶正西医攻癌的优点,综合运用,能更好地提高疗效。
1.治疗原则:
(1) 0期(隐性癌) 此型系在支气管分泌物中找到癌细胞,但X线胸片及纤维支气管镜,CT等均未能发现癌灶,采用中医中药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平衡阴阳,同时用化疗药物喷雾吸入,并严密观察。
(2) Ⅰ、Ⅱ期及部分Ⅲ期 的鳞癌及腺癌:应作手术治疗,如发现淋巴结转移,可加用放疗,根据病情及体质考虑适当化疗。未分化小细胞癌者首选化疗,然后视病情决定是否放疗。中医中药无论病期早晚或在放、化疗中都应配合。
(3) Ⅲ期 应先以中西医内科的综合治疗,如治后肿瘤显著缩小,并有手术指征,可考虑手术切除。对心包,胸膜腔癌性积液者,宜作局部药物灌注疗法。
(4) Ⅳ期 以中西医结合的全身综合治疗为主。
2.手术治疗:根据治疗原则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选择肺叶切除,全肺切除,肺叶及段级支气管形状切除,或/和支气管切除成形术,姑息切除等5种方式。
(1) 手术前的中西医调理:机体抵抗力减弱合并感染(热毒内蕰),是导致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手术前给予扶正培本、清热解毒、调整体内阴阳失衡,十分重要。常用中药方剂:
麦冬10g 北沙参10g 金银花10g 茯苓12g 太子参25g 鱼腥草20g 枇杷叶10g 桔梗10g 紫菀9g 川贝母8g 猪苓15g 五味子6g 白花蛇舌草24g 生黄芪15g 辨证加减。
本方剂根据支气管肺癌常见的阴虚、支气管感染、免疫功能降低的普遍特点,给扶正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手术创造条件。此外,也可应用抗生素、维生素,必要时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的失衡。
(2) 手术后的中西医调理:手术的创伤和应激,不但削弱了机体的抗病力,也会出现阴虚或热毒的症候,宜予扶正养阴,佐以润肺化痰的辨证处理,常用方剂:
西洋参或吉林人参4~6g 太子参20g 麦冬12g 北沙参10g 石斛10g 枸杞子10g 猪苓15g 茯苓15g 川贝母9g 枇杷叶10g 苦杏仁9g 百合10g 绞股蓝12g 白花蛇舌草24g 生黄芪25g 随症加减。
3.放射治疗:凡不宜手术的病例,病灶局限无明显远处转移,全身情况良好,可用“根治性”放射;如为减轻症状,抑制肿瘤,延长寿命,可对局部病灶作姑息性放疗,也包括术前缩小病灶及术后消灭残癌的放疗。放疗瘤灶敏感与否,与疗效不成正比,未分化癌对放疗虽很敏感,但易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不佳,分化较好的鳞癌或腺癌,病灶消退虽不快,但生存时间较长。
(1) 放疗期间的中西医配合治疗:放疗副反应包括结缔组织和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淋巴滤泡萎缩,继而产生肺泡急性炎症,表现干咳、气急、不规则的短暂中低热、小量咯血,肺有湿性罗音。如合并感染,则出现高热、胸痛、气急加重。放射性肺炎之后,出现肺泡及支气管上皮萎缩、肺组织支气管上皮增生,血管、淋巴闭塞而形成纤维化,此时如能配合中西医治疗,可减轻和预防副反应的产生。
①放疗期间中药治疗:
猪苓15g 麦冬10g 北沙参9g 黄精12g 枸杞子12g 金银花10g 薏苡仁18g 枇杷叶10g 茯苓12g 太子参12g 丹参15g 防风6g 川贝母8g 浮石15g 甘草4g 随症加减。
②抗菌消炎,改善微循环:使用抗生素、维生素、皮质激素、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可防治感染,改善微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预防或减轻肺纤维化的形成。
③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丹参15g 牡丹皮10g 川芎9g 白术10g 防风9g 麦冬10g 北沙参10g 生黄芪20g 猪苓15g 茯苓15g 太子参15g 款冬9g 川贝母8g 甘草4g
随症加减,坚持服用1~2个月或更长时间。
志苓丹胶囊3粒,1天3次,饭后服,与中药同时应用或中药停用后,服用对放疗合并肺或纤维也均有效。
4.化学治疗:化疗一般用于已有远处转移不适应手术或放疗者,术后或放疗后又出现转移或复发者,也可作为术后或放疗后的辅助治疗。对化疗敏感者是小细胞未分化癌,其次是低分化鳞癌及腺癌,其他类型敏感性均很低,如不严加选择适应症就会形成“攻邪不克,反而伤正”的弊端。
常用的化疗药有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鬼臼乙叉甙、诺维本、丝裂霉素、氟脲嘧啶、紫杉醇等。
(1)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目前经常使用化疗方案都以顺铂为基础,由于有效率低,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如副反应,效果又未能显示应停用。
①CA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
②EP方案:顺铂+鬼臼乙叉甙。
③MV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
(2)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此类型恶性程度高,多数于早期阶段发生远处转移,由于对化疗较敏感,因而化疗成为本病的首选疗法,再配合其他治疗。
① EP方案:顺铂20~30mg/㎡,第1~3天;鬼臼乙叉甙90~100 mg/㎡,第1~3天。每3周1次。
② CBPE方案:卡铂100 mg/㎡,第1~3天;鬼臼乙叉甙90~100 mg/㎡,第1~3天。每3周1次。
③ CAO方案:环磷酰胺800 mg/㎡,第1天;阿霉素30~40 mg/㎡,第1天;长春新碱2mg,第1天。每3周1次。
以上方案均从静脉给药,可连续作多个周期,剂量及疗程视病人耐受程度而定,化疗过程中,同时配合止呕、镇吐药及中西医支持疗法。
5.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随着各个阶段邪正相争比势的不同及患者素体虚实的差异,可表现各种不同的证型。国内分型虽未统一,但大同小异,今参照各家及作者临床实践分成如下4型。
(1) 肺热阴虚型:多数为中心型肺癌,喉返神经受侵或合并感染。
主证:干咳或呛咳,无痰或少痰而粘,偶有痰血,伴有低热、盗汗、胸闷、咽干、声哑、心烦失眠,口干口渴、舌质红或红紫,苔薄黄或薄白,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抗癌。
方药:北沙参15g 麦冬12g 天冬10g 地骨皮12g 百合12g 黄芩12g 石斛12g 川贝母9g 白花蛇舌草24g 半枝莲24g 鱼腥草18g 绞股蓝15g 山药15g 茯苓12g 芡实15g
志苓丹胶囊3粒,1天3次,饭后服 随症加减。
(2) 痰湿蕴肺型:多见于管壁型、中心型支气管肺癌或伴支气管感染、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主证:咳嗽痰多,色白且稀,腹胀纳减,四肢乏力,大便稀或正常,头面胸部浮肿,上胸颈部皮下血管扩张,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滑或滑数。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祛湿。
方药:党参15g 白术12g 茯苓12g 甘草3g 车前子12g 山药15g 半夏9g 陈皮9g 前胡9g 苦杏仁9g 川贝母9g 泽泻6g 生薏苡仁18g 紫菀10g 芡实15g 随症加减。
(3) 血淤热毒型:肺癌晚期,合并感染,伴胸膜、肋骨或远处转移,有时出现胸水及肺不张。
主证:咳嗽不畅,痰黄或带血,胸闷胸痛,或伴有周身定位或不定位疼痛,时有发热、便秘、口干、舌质暗绛,伴有淤点,苔黄厚或薄黄,脉弦紧,细涩。
治法:解毒化淤,清热养阴。
方药:金银花10g 七叶一枝花15g 赤芍12g 茯苓15g 麦冬15g 石斛12g 知母12g 山药30g 太子参15g 预知子12g 白毛藤10g 白花蛇舌草20g 鱼腥草20g 干瓜蒌18g 随症加减。
志苓丹胶囊,每次3~4粒,每天3次(饭中或饭后服)。
(4) 脾肾两虚型:病至晚期,久病体虚,肺部通气功能低下,出现肺心症候。
主证:胸闷气短,动则喘咳加剧,咳痰无力,面色灰白,腰腿酸软,纳食低下,有时潮热自汗、脉细、舌淡红或暗淡,苔薄黄或薄白。
治法:补肾益肺,扶正抗癌。
方药:太子参15g 茯苓15g 枸杞子12g 黄芪15g 白术12g 五味子6g 山茱萸9g 人参(或西洋参)6g 黄精12g 苦杏仁9g 甘草3g 陈皮9g 川贝母9g 白花蛇舌草20g 随症加减。
志苓丹胶囊3粒,1天3次,饭后服,也可单独使用或与中药配合。
以上4型是肺癌临床常见症状病机的概括,细分还可分出多种类型,病情转化,证型亦变,每种证型很少孤立存在,临床辨证不能受此框框所限。
(5) 作者常用的验方:
鱼腥草24g 茯苓15g 猪苓15g 北沙参15g 麦冬9g 川贝母9g 紫菀9g 款冬9g 绞股蓝15g 仙鹤草30g 人参6g(另炖) 太子参15g 金银花10g 瓜蒌15g 甘草3g 白花蛇舌草20g 白毛藤20g
每剂水煎3次,每天1剂。
6. 中西医辨证加减:
(1) 发热胸痛或全身疼痛,白细胞升高:志苓丹胶囊,3粒,1天3次,饭后服。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2) 便秘、口干、舌绛、心烦:选加大黄9~12g 番泻叶9g 知母12g 石斛15g 鲜竹沥1支,2次/天。
(3) 痰黄难咳或伴有咯血:选用抗生素,肌注或口服维生素K、C、安咯血。选加竹茹10g 桔梗10g 鲜竹沥1~2支 白茅根15g。
(4)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选用抗生素、地塞米松、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消炎痛。选加丹参15g 夏枯草15g 车前子12g 太子参15g。
(5) 胸腔积液:抽胸水,从胸膜腔注入抗癌药,如顺铂、环磷酰胺、噻替派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沙培林(OK–432)等。并应用西医利尿药。中药选加车前子15g 葶苈子12g 桑白皮10g 枇杷叶12g。
7. 免疫治疗:应用沙培林(OK–432)、人白细胞介素–Ⅱ、BCG、胸腺素、真菌多糖等药物治疗,均有助益。
8. 扶正抑癌静脉给药的治疗:
(1) 黄芪注射液40~60ml+5%葡萄糖200ml;
(2) 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00ml,上述两组药按序先后静滴,每天1次,20~30天为1疗程。
黄芪与岩舒合用有抗癌扶正、养心、通脉、培补肝肾、增强免疫镇痛止血之功。
9.中西医对症处理:除本节的各种治疗方案外,参阅总论第七~十章。
【预后】80%的肺癌病人于诊断后一年内死亡。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如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生长部位、生长速度、病期早晚、治疗方法及精神因素均有关系。一般说,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好,腺癌、大细胞癌次之,小细胞癌最差,单个结节的细支气管肺癌预后较好,弥漫型较差,中央型靠近胸膜的很容易早期转移,预后亦差。增长速度快,病人悲观失望,精神恐惧,预后不良。病灶小的周围型肺癌,经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达30%~39%,由体检发现,没有症状或由细胞学检查到Ⅰ期管内型鳞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91%。肺癌患者单纯放射的生存时间短于1年,5年生存率4%~8%。化疗及放疗并用,可延长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尤其对晚期病人可起到减痛及延寿的作用。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中西结合肿瘤临床治疗“准”字号专利新药——“志苓胶囊”近日在陕西上市02987551113。该药是由16味中药辅以5种西药的中西药结合大复方制剂,是由我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被国际医学界誉为“克癌圣斗士”的著明肿瘤专家潘明继教授在研发了抗癌药物“三尖衫酯碱”之后的又一个科研成果。
志苓胶囊是潘明继50年临床经验与他首创的“扶正培本”治癌理论相结合的结晶,该药中西结合、取长补短、攻补兼施、经济方便、疗程短见效快,适合于早、中、晚期各类型恶性肿瘤的各个阶段治疗,特别是对于中晚期癌症诸多痛苦,只要服用1~2天即可见效,一周内得到明显改善,疗效看得见,部分患者服用可延寿多年甚至奇迹般治愈。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亲自题词“书赠潘明继教授:融汇中西医,造福全人类”。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