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喉炎小儿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5-31 15:28:25
中医病名
急喉喑,喉痹,锁喉风。
休 闲 居 编 辑
定义及释义
急性喉炎为喉部粘膜弥漫性炎症,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发热、声嘶、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呼吸困难。一般白天症状较轻,夜间加重,若不及时治疗,可因吸气困难,窒息死亡。
急性喉炎以声嘶不扬,乃至失音,吸气性喉鸣,犬吠样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 因
西医病因
主要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
流行病学
冬春二季发病较多。
常见于1~3岁幼儿。
发病机理
本病大都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一部分,有时在麻疹、流感或其他急性传染病的病程中并发。由于小儿喉腔狭小,软骨柔软,粘膜内血管及淋巴管丰富,粘膜下组织疏松,易引起充血水肿,且咳嗽功能不强,不易排出喉及气管内分泌物,炎症时轻度肿胀即出现喉梗阻。
病机探微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外邪由口鼻而入,客于肺脏,壅塞肺气,肺失宣畅,肺金不清,声门开合不利,加之喉为肺之门户,受邪首当其冲,邪毒滞于咽喉,阻塞脉络而致喉喑。病位在肺,为卫气之病。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根据邪之寒热不同,或疏风散寒,或辛凉解表,或清热化痰,总以利喉开音为治疗总则。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急喉喑之证,为卒发新病,一般为实证。初起多为风寒、风热证,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之后极易入里化热,故可发展为实热或痰热证,亦有风、热、痰三者兼见者。临床需分清寒热,审定表里。
1.风寒袭肺
主证:声音嘶哑,甚至语音不出,或卒然失音,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咽痒,舌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本证多由于风寒袭肺,壅塞咽喉而致。风寒客于喉窍,会厌开合不利,故见声音嘶哑,语音不出。风寒在表,故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风寒袭肺,肺气失宣,故见咳嗽咽痒。
2.风热犯肺
主证:声音粗糙,嘶哑,咽喉干燥,疼痛,发热重,恶寒轻,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分析:本证多由于风热犯肺,客于咽喉而致。风热外袭,上灼肺金,肺失清肃,故见声音粗糙,嘶哑。风热上攻咽喉,结于喉窍,热灼津液,故见咽喉干燥疼痛。
3.痰热壅盛
主证:声嘶,咽痛,口干不饮,咳嗽,痰黄粘稠,身热,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分析:本证多由于痰热互结,壅滞喉窍而致。外邪入里化热,灼津为痰,痰阻气道,故见咳嗽,有痰。痰热互结,壅于喉窍,声门开合不利,故见声音嘶哑。
西医诊断
病 史:幼儿多见,起病急。
症 状: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声嘶、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白天症状较轻,入睡后因喉部肌肉松弛,分泌物阻塞,致夜间症状加重。
体 征:
1.幼儿多见,起病急。
2.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声嘶、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
3.咽喉部充血,假声带肿胀,声门下粘膜呈梭形肿胀。
4.白天症状较轻,入睡后因喉部肌肉松弛,分泌物阻塞,致夜间症状加重。
5.喉梗阻分为以下4度:
Ⅰ度:安静时如正常人,只在活动后才出现吸气性喉鸣及呼吸困难。肺呼吸音清晰,心率无改变。
Ⅱ度:安静时也出现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较快。
Ⅲ度:除有Ⅱ度喉梗阻的症状外,患者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发绀,恐惧及出汗。肺部听诊呼吸音明显减低,心音低钝,心率加快。
Ⅳ度:经过呼吸困难的挣扎后,渐呈衰竭、昏睡状态。由于无力呼吸,表现暂时安静,三凹征也不明显,但面色苍白发灰。肺部听诊呼吸音几全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音钝弱,心率或快或慢,不规则。
体 检:咽喉部充血,假声带肿胀,声门下粘膜呈梭形肿胀。根据病变的程度有时可出现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
实验室诊断:
1.血象: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较高,核左移,重症感染时可出现中毒颗粒。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测:细菌性感染时阳性率及积分值增高;病毒性感染时阳性率及积分值偏低。
鉴别诊断
1.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是喉部、气管及支气管的急性弥漫性炎症。临床表现有声嘶、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由于气管及支气管内渗出物多且粘稠,不易咳出,中毒症状较重。肺部听诊有干罗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炎表现。
2.支气管异物:有食异物史,突然呛咳。可出现一侧肺不张或肺气肿的体征。病程迁延。胸部X线可显示患侧有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吸气时纵隔向患侧摆动。
并发症
易并发喉梗阻。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本病的治疗重在利喉开音。风寒所致者,采用疏风散寒法,风热所致者,采用辛凉解表法。痰热内蕴者,需采用清热解毒化痰之法。
一、辩证选方
1.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开音。
方药:六味汤加减。桔梗、杏仁、蝉衣各10g,荆芥、防风各6g,生甘草3g。头痛明显加白芷、菊花;咳嗽重加前胡、百部;痰多加陈皮、半夏。
2.风热犯: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喉。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黄芩各12g,薄荷、蝉蜕、浙贝各10g,射干、甘草各6g。头痛加白芷、菊花;咽喉肿痛加牛蒡子;声音嘶哑加马勃、金果榄。
3.痰热壅盛: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利喉。
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连翘、黄芩、红花、牛蒡子、元参各10g,栀子、荆芥各6g,薄荷、甘草各3g。声音嘶哑加蝉蜕、胖大海;痰多加天竺黄、橘红;高热不退加生石膏、知母。
二、专方验方
1.月矾散:月石15g,白矾5g,朱砂3g,生石膏15g,贝母15g,六神丸250粒。共研细面,每包0.6g。每服1~2包,日服2~3次。适用于本病属肺热者。
2.金灯山根汤:天竺黄6g,马勃3g,山豆根10g,甘中黄 (包)3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本病属痰热壅盛者。
3.清喉饮:桔梗10g,生草6g,蝉衣10g,元参10g,青黛6g,赤芍6g,浙贝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本病属风热犯肺者。
4.咳痰安:款冬花5g,川贝母9g,肥知母6g,麦冬9g,元参9g,天冬9g,野百合9g,甘草3g,丹皮5g,马兜铃5g,杷叶6g,北沙参9g。共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6g。每服1~3丸,日服2次。适用于本病恢复期。
三.其他治疗
1.雾化吸入:清开灵10ml加等量注射用水雾化吸入,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2.喷喉:双料喉风散、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任选其中一种,喷于咽喉部,每日3~5次。
中药:
1.金嗓开音丸: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初期风热所致者,1~3岁每服1/3丸,3~6岁每服1/2丸,6~9岁每服1丸,日服2次。
2.清膈丸:具有清热消肿,利咽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属痰热互结者。1~3岁每服1/3丸,3~6岁每服1/2丸,6~9岁每服1丸,日服2次。
3.利咽解毒冲剂: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利咽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属痰热壅盛者。1~3岁每服1/3包,3~6岁每服1/2包,6~9岁每服1包,日服2次。
4.壬水金丹:具有清热利咽,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属肺胃热盛者。1~3岁每服1/3丸,3~6岁每服1/2丸,6~9岁每服1丸,日服2次。
5.喉症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急性喉炎各型。3~6岁每服3~5粒.7~9岁每服5~8粒,9~12岁每服9~10粒,日服3次。
针灸:
(一)取合谷、少商、尺泽、商阳穴,以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2次。较大儿童可以三棱针刺少商、商阳两穴,使之出血少许。
(二)贴敷:朱砂、冰片、轻粉各等量,共研细粉,取独头蒜1个,捣烂如泥,与药粉(3g)混匀成糊状,敷于合谷穴,一昼夜取下。
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高热者应用物理或药物降温。饮食应易消化,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呼吸困难者给子吸氧。
2.烦躁不安者应用镇静剂,异丙嗪每次1mg/kg肌注,或口服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
3.雾化吸入,配方为:生理盐水5Oml加蒸馏水5Oml,α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2mg。
二、抗生素疗法
常用青霉素或红霉素等。轻症患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病情严重者可用2种以上抗生素。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
Ⅰ度喉梗阻可用泼尼松每次1mg/kg,每6小时口服1次,呼吸困难缓解后即可停药。具有Ⅱ度或Ⅲ度喉梗阻者,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每日5~1O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2~0.5mg/kg。
四、直接喉镜吸痰
Ⅲ度喉梗阻者,可在直接喉镜下吸出喉部或气管内分泌物。吸痰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五、气管切开术
Ⅳ度呼吸困难或Ⅲ度呼吸困难经治疗无效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历史考证
中医学对本病有较详细的论述,《医学纲目》云:“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外科大成》亦指出:“紧喉,其发暴,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