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激增 专业医疗机构举步维艰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7:37:38
休 闲居 编辑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在求学、就业、家庭等方面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多人患上了精神疾病,还有一部分人面临着抑郁、心理障碍等潜在的精神疾病威胁。但由于市场秩序混乱、医护人员待遇低、补偿机制不到位等原因,当前的精神卫生类医院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应尽快解决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诸多难题。
据天津市最大的精神专科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介绍,全球有4.5亿人患有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近11%。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人,还有约600万癫痫患者。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国内外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和行为问题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我国神经精神疾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天津市精神疾病患者也呈逐年递增趋势,目前约有13万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尴尬的是,一边是高发的精神病患者,另一边却是精神专科医院受到内外诸多问题困扰,举步维艰。
――“私姓”精神卫生医院遍地开花 市场混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津市除卫生、公安、民政局直属的有资质、有条件收治精神疾病患者的几家正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以外,遍布天津市各个角落、各种形式的精神卫生、心理疾病专科医院有几十家,他们多数是由私人和个人承包旅馆或卫生院开办。
天津市儿童医院副院长黄敬孚介绍,这些“医院”乘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常识缺乏之机,利用虚假广告骗取患者和家属的钱财。这些“医院”人员结构混乱,聘用的医生多是一些退休人员,护理人员是未经任何培训的社会闲杂人员组成。为了争取病源,他们采取雇佣社会上闲杂人员打托,到正规专科医院门诊骗拉患者和家属,严重地扰乱了精神卫生市场的工作秩序。
据天津市安定医院、安康医院、安宁医院等正规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统计,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是被这些“医院”骗过之后,才不得不来到正规专科医院诊治的。天津市安定医院院长范宝利说,这些“医院”利用虚假广告的欺骗手段,使很多患者在疾病初期未得到及时的诊治,不仅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还消耗了仅有的治病资金。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从这些非正规、没有治疗精神疾病资质医院转至安定医院进行抢救的各类合并症病人就高达200名以上,给患者和家属从经济上、精神上都造成了非常重大的负担和痛苦。
由于市场混乱所引发的对精神病人失于治疗和管理也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范宝利不无忧虑地说,未经治愈的患者流入社会时常产生非理性的伤害行为,如治疗不善将会对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隐患。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滞后困扰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年来,由于对专科精神卫生医院经费投入不足,医疗设备陈旧,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总体上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待遇较低,人才缺乏和流失现象严重。范宝利说,天津市目前现有的副高级以上专业人才,80%都是20世纪50-70年代毕业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90年代以后很少有毕业的本科生愿意分配到这些医院。由于待遇较低,多数本科生在工作几年之后,便想方设法调走,致使精神卫生专业队伍不断萎缩。同时医院进入市场化以后,为保证住院精神病人得到及时治疗,目前每年不同程度地出现经济亏损,而国家给予的增长工资和福利政策无法兑现,因此,吸引人才和人才外流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天津市安定医院院办公室副主任曹大卓无奈地告诉记者,安定医院应有900多个编制,可现在缺编300多个,这种局面如不改观,20年后安定医院的缺编问题将无法想象。
医院硬件设施老化,床位紧张。安定医院的硬件基础大多数为上个世纪50-60年代建设,造成医疗、科研和教学用房极度紧张,精神卫生事业难以发展。该院已有的中西医结合、精神医学、心理和司法研究室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限制了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曹大卓介绍说,目前安定医院有床位900余张,可使用率超过160%,很多病人只能排队等空余床位。
补偿机制缺位,医护人员遭到人身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曹大卓介绍说,安定医院每年都有100多医护人员被病人打伤、捅伤、咬伤。2003年4月,一位夜班护士被一名狂躁的病人殴打致死。由于缺乏必要的补偿措施,医院每年只好从有限的资金里拿出4万-5万元象征性地慰问这些医护人员,并设立了50-100元的委屈奖,由于资金有限,好多人都拿不到。医院也曾和保险公司接触过,但保险公司认为风险过大,最终不了了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造成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有相当一部分精神病人的家属报有某种世俗偏见,不愿面对现实。甚至很多患者明知自己有病,也不愿就诊。他们对精神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精神科治疗不了解或误解,宁肯就诊于综合医院其他科或者在基层卫生院门诊。这些患者尽管已到医院就诊,但由于一般医院的条件限制,却不知自己仍属于“未治”。
曹大卓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尽管人们的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至今,许多人仍然对精神疾病存在很多很大的误解:认为精神疾病是不治之症;精神药物越服越傻;精神病人不能结婚、不能生育;不能用脑;不能受任何刺激;不能参加工作等的不正确观点。这些错误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导致了不少悲剧,给防治精神疾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了解精神疾病知识,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消除人们对精神疾病愚昧的认识。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有问题,不妨寻求医生咨询,尽早得到医生的指导,精神疾病就可以被减轻或完全治愈。
――加强立法 清整市场 加快精神卫生医疗的发展
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正在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卫生工作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一扇窗口,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黄敬孚认为,根据精神卫生属于特殊公益事业的原则,应尽快制定相应法规和条例,进一步严格规范精神卫生的医疗和管理工作,避免精神卫生市场化趋势的蔓延和扩散。同时,尽快建立精神卫生领导机构,做好核查和监管工作,随时堵塞漏洞。
针对精神卫生市场无序竞争的问题,范宝利认为,首先,要清理整顿精神卫生医疗市场,规范和健全精神卫生工作机构和人员准入、监管、技术方面的要求,加强执业人员的执业考核;其次,对于具备资质、服务优良的机构给予保留和扶持;第三,对于不符合办医开诊条件的“医院”或“诊所”坚决取缔;第四,对于那些滥发虚假广告、危害严重的要追纠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在加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的同时,应将精神卫生纳入社区医疗服务范围。他们建议,尽快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三级服务体系和网络,完善现有精神卫生工作机构功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和对医护人员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对本社区的精神病人实行建卡立档制度,并开展辅助性的跟踪治疗和管理;在社区全科医生的各种学习培训中,加入精神卫生内容,并将精神卫生列入社区医生的统考科目。此外,由于大部分精神残疾病人都属于弱势群体,生活水平低下,相当多的人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可逐渐尝试公益补偿的办法缓解他们的付费压力。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