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中学生该不该同桌 排座新招是个馊主意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7-01 10:45:20
新闻案例
异性交往应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教学论文引争议
休 闲 居 编 辑
12月10日,北京第171中学张琳老师的教学论文《异性交往应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作为教学成果,被推荐参加北京市东城区“反思教育习惯,深化尊重教育”研讨会。
张琳的论文是171中学“情感交流与尊重教育”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老师们将高中生异性交往划分为:娱乐型、自我需求型、社会型、恋爱型。针对恋爱型的男女关系,张琳老师用尊重对待那些有早恋倾向的学生们。在论文中,张琳坦陈:“我问自己:是不是希望离喜欢的人近一点,是不是希望可以常常观察他。于是在编排座位表时,我将关系要好的学生排成左右或前后的位置。”在过去的三年中,她就是这样做的。在她的特别安排下,三对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涯。
(详见12月27日《京华时报》)
众说纷纭
异性交往不同于早恋
的确,“早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但究竟何谓“早恋”,却恐怕是不少教师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从而使情绪易于波动,活动能力增强,人格独立要求增加,同时产生愿意与异性交往的想法,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不应对孩子与异性的接触存有过多的担心和过分的限制,而老师更不应为出“新招”,人为地给异性交往贴上“早恋”的标签。
王志
早恋容易诱发精神疾病
早恋不仅影响学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容易诱发精神疾病,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在17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不论他们是真有特定的恋爱对象,还是迷恋偶像明星或其他异性,都有可能因为无法应付或不懂得如何处理这种感情的困扰,导致日后出现吸烟酗酒和抑郁症等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资料显示,感情的纠葛可使女孩发展成抑郁症的几率增加1/3,而男孩则比女孩更容易转向酗酒吸烟及犯罪。有人说,“危险的17岁”是有一定道理的。张文?
观点交锋
排座新招是个馊主意
首先,这样排座位对课堂秩序的影响值得关注。把“关系好”的学生安排挨着坐,如果两人不经意间有所“表演”,只怕很多学生听课就会分心,因为中学生正处于模仿力和好奇心最强的年龄段,发生注意力的转移是可以想见的必然结果。此风日渐,只怕总有一天,教师会既无法控制他们恋爱的火候,也无法控制课堂的秩序,教学质量下滑,终致误人子弟。
其次,这样排座位对其他学生具有“示范效应”,有可能助长早恋的风气,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让人担忧的影响。学生期间恋爱的成功率是极低的,早恋的中学生时常会种下希望却收获痛苦,经受嫉妒或失败的折磨。这对于涉世不深、意志薄弱、情感尚不稳定易于冲动的中学生是一种“超负荷”运载。这种负荷加上成绩下降的压力,很容易让其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第三,早恋的“机会成本”应该计算,为师者不可轻率“鼓励”。大量事实证明,过早恋爱却不会对学习造成影响的情况少之又少,所谓“感情直线上升,成绩直线下降”是早恋一族的真实写照。
另外,早恋往往还是学生精神世界不充实的一种表现,对因这种情况而发生的早恋,如果教师仍是一味“宽容”或“尊重”,实际上也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虽然早恋情愫是青春萌动期的必然,不能硬性压制,但所有的态度包括“宽容”都必须建立在整体“克制”的基调上。应该向他们明确表明态度:这是不好的,我们不支持。而这种“排座儿新招儿”却恰恰走到了反面。
郭之纯
让“早恋”正常发育
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某些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滋生。伴随着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加上社会影响(启蒙),难免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少男少女之间的特殊感受,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因为它更多的是“自然属性”,正因为如此,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才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对于这种“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尊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物”。作为学生的“人”的需要是多层面的,不仅仅是知识、品德,不仅仅是规矩、升学,更重要的是“人”的正常情感的熏陶,这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好的情感教育一生受益,不良的情感教育误导一生。作为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应在这方面多做工作。你尊重学生的“爱情”会是另一种情形。让三对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坐到一起,张老师提供彼此了解的机会,不也平安地度过了高中生涯,没有发生多少“故事”吗?张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思考。
高一语文课本有爱情诗篇,这就意味着教材编纂思想考虑到这个因素,以满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情感需要,引导他们从审美的角度认识异性,了解爱情,思考人生。那么,实践就应当跟上来。
问题的关键不是影不影响学习,而是如何引导培育他们正确的爱情观,阻挠或者打击其正常需要,这是极其被动而且有副作用的策略。张教师的做法之“惊人”,就在于看到了这一点,并用具体的行动展示了“人”的教育。为了孩子的一生,让“早恋”(这个词本身就不科学)正常发育,并得到教育者的合理引导吧!尊重“人”的教育,才是科学的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