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非典”的八大误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2-25 08:48:02
误区一:聚众聊“非典”
在小区里、居民楼边出现了一种现象——在家呆闲了呆闷了呆不住了的人们聚众聊“非典”,这十分不利于“非典”的预防。非典”是烈性传染病,人群密集会增加“非典”传播的概率,所以在这种时候一定要减少,减少面对面的交流。和朋友交流、获取心理支持还有很多其他的途径,如网络、手机、短信,大家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安全的交流方式。休 闲 居 编 辑
误区二:过度恐慌不出门
专家表示,适当地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可以有效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比如在人少、空气纯净的地方如郊区、公园多活动,或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都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误区三:为避“非典”上山下乡
目前已知的“非典”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染和近距离接触传染,虽然火车、飞机都采取了严格的消毒措施,但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和“非典”病人长时间地相处还是存在被传染的危险。因此,从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角度来说要尽量减少城际之间、城乡之间的流动。
误区四:有病扛着不去医院
有些人认为医院很不安全,不敢到医院去看病了,怕感染“非典”。对此,医生的建议是:如果身体没有不适,要尽量减少去医院;但是确实觉得身体不舒服,就要及时就医。医生提醒,去医院要有很好的防护,进医院前戴上口罩,出来的时候,注意手的消毒,这样应该是安全的。此外,有了早期的“非典”症状,发烧或者是干咳,或者是出现了高热伴随全身疼痛等症状,更要及时去医院的发烧门诊就医。
误区五:洗手是小节
既然“病从口入”与手被污染的关系极大,那么,注意保持手的卫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遇到以下10种情况,需要洗手。具体包括: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
误区六:乱吃补品补药
医生不主张孩子吃中药或者西洋参,特别是小婴儿,不适合吃补药或增强抵抗力的药。小孩子预防非典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接触感染者,如果家人没有发病,孩子也不到外面去,只要没有接触到非典的病人,孩子还是安全的。因为乱吃不要吃出问题。最近有许多人开始购买补药,维生素C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注意不要过量服用。
误区七:口罩时时戴处处戴
戴口罩是切断非典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但专家并不主张时时刻刻、任何场合都戴口罩。一般来说,戴口罩以6小时为上限,尤其是长时间戴会感觉很憋闷。专家认为,人们在搭乘公共汽车、地铁、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去医院以及一些人员密集的密闭式空间时最好戴上口罩以保证安全。但是,在通风较好的开放空间,如街道和公园等户外场所就没有必要戴口罩了。平时最好多备几个口罩,以便替换使用,戴过的口罩应每日换洗一次。洗涤时应先用开水烫5分钟,再用肥皂搓洗,清水洗净后挂在烈日下暴晒。
误区八:讲卫生过头滥用消毒剂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非典”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有些人觉得媒体上公开的个人卫生措施还不够,根据想象又给自己提出了讲卫生的更高要求。专家解释,“非典”病毒在空气中会弥散,还没有研究结论认为其会长时间附着在衣物上。医学专家说只要遵守科学的卫生习惯,比如经常用流水洗手、勤换衣服、保证个人卫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或人口密集场所,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可以有效预防“非典”。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