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补为通除便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7-04 21:49:10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精细化、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的加大,便秘的发病率呈陡然上升趋势。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肛肠病诊疗中心张东岳教授认为,便秘以虚证居多,应当“以补为通”来解除。他特别提醒患者,患了慢性便秘,最好先不要急着找药方,更不能见便秘不分青红皂白就用泻药,应当首先检查一下自己属于哪种便秘,做到心中有数,也好对证用药。
随着检测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便秘的病因已基本探明,主要分为以下3种:一是慢传输型便秘。此种便秘多由于结肠传导无力,或过长、扭曲、下移所致,表现为大便次数少或无便意感,粪便坚硬,排出困难,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育龄期妇女。二是出口梗阻型便秘。这种便秘病人原有痔疮、肛窦炎、直肠炎等肛肠疾病,由于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肛门处肌肉(耻骨直肠肌)肥厚痉挛,或直肠前突,松弛下移,形成肛门不完全性堵塞,表现为“开门”困难,病人排便显得格外费力,不少人诉说自己每天如厕就像打一场大仗,甚至蹲一个小时也排不出大便。即使排出,还常有排不净或下坠感。这种长期便秘造成的粪结石,小的似鸡蛋,大的有拳头般大,嵌塞在直肠部,需一点点掏出或手术解决。第3种是混合型便秘,兼有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
对于便秘的治疗,张东岳主张“以补为通”。如对年老久病、产后血虚等所致的津液不足、肠蠕动无力所致的慢传输或出口梗阻型便秘,需用补气养血、润肠通便法,以增强肠蠕动功能。张东岳指出,那种见便秘不分青红皂白就用果导、番泻叶等泻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泻药可以临时、间断使用,但如长期使用,会形成依赖性,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张东岳建议顽固性便秘病人查明病因后,接受一个月左右的中医药辨证治疗,待取得疗效可将汤剂改为中成药调理一段时间。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如用药效果不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肛门处肌肉过于肥厚,可以手术松解。
张东岳总结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便秘分为津液不足、气机郁滞、脾肾两虚、燥热内结4种类型治疗。休 闲 居编 辑
津液不足型临床特点是大便秘结,结块成团,色多褐黑,三五日排便一次,粪便量少,气味甚臭。患者多伴有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失眠体倦,口干舌燥,五心烦热,食不知味,舌红少津等症状。治则为滋阴养血,增液润肠,也就是“增水行舟”法。药物选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肉苁蓉、何首乌等。
气机郁滞型此型便秘属于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认为,肺主气,“与大肠相表里”,“气内滞而物不行”,故临床表现为传导迟缓。粪便虽不燥结,但排出困难,伴有胸胁痞满,头重困倦,腹胀肠鸣,矢气嗳气等证。治则为升清降浊,理气行滞,即开上窍通下窍、理气开郁的“提壶揭盖”法。药物选用苏子、制半夏、前胡、厚朴、陈皮、栝楼仁、莱菔子等。
脾肾两虚型此型便秘亦属于慢传输型便秘。因结肠传导推送无力,故粪蓄肠间,而无便意;或虽有便意而努挣乏力,排便十分困难,许多患者需长期依赖泻药方可排便。便后乏力不堪,伴有头晕气短、腰酸背痛、腹胀喜按、纳呆食少等证。治则:补脾益肾,培元通便。药物选用当归、白芍、何首乌、锁阳、熟地、火麻仁等。
燥热内结型这一证型患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所致。表现为大便燥结味臭,口臭唇疮,小便短赤,舌苔黄燥,常伴有肛门灼热胀痛,食少腹胀等。治则:清热泻火,苦寒泻下。药物选用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当归、莱菔子等。
张东岳教授还推荐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治疗便秘验方“槐米茶”:槐米20克,胖大海2~3枚,肉苁蓉30克。使用方法是,将3味药放置带盖茶杯内,沸水冲入,加盖泡10~15分钟,当茶频频服用。如果是学生或小儿,可稍煎一下放瓶内,带到学校或幼儿园服用。此方功效为清热宣肺,润肠通便。方中用槐米、胖大海清热、凉血、润肺,肉苁蓉滋阴润燥,药味平和,适用于各种年龄段便秘患者,孕妇服用也无妨。
≡ 查看、发表评论 ≡